倚檐楹万感,算都换、鬓丝皤。
记燕几裁云,禅床屑玉,如梦经过。
鸣珂,故家巷里,怅承平乔木化寒莎。
惟有冲襟秀抱,宛然霁月澄波。天和。静养行窝。
春著树,水盈科。念照天狼燧,长镵白柄,何处烟萝?
嵯峨。更兼萧瑟,写生绡定惜旧山河。
甚日西窗剪炬,一尊换取颜酡。
倚檐楹万感,算都换、鬓丝皤。
记燕几裁云,禅床屑玉,如梦经过。
鸣珂,故家巷里,怅承平乔木化寒莎。
惟有冲襟秀抱,宛然霁月澄波。天和。静养行窝。
春著树,水盈科。念照天狼燧,长镵白柄,何处烟萝?
嵯峨。更兼萧瑟,写生绡定惜旧山河。
甚日西窗剪炬,一尊换取颜酡。
这首词由刘永济在清末近现代初创作,名为《木兰花慢》,是对友人绍周六兄五十大寿的深情寄赠。词中充满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与自然美景的怀念。
词的开篇“倚檐楹万感,算都换、鬓丝皤”,描绘了倚靠屋檐下,岁月流转,两鬓斑白的情景,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深感慨。接下来,“记燕几裁云,禅床屑玉,如梦经过”几句,通过回忆往昔与朋友相聚的场景,如燕子在云间穿梭,禅床上铺着如玉的碎片,仿佛梦境一般,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鸣珂,故家巷里,怅承平乔木化寒莎”则表达了对昔日繁华景象不再的遗憾,昔日的街道上,曾经繁花似锦,如今却只剩下枯萎的草木,象征着世事的变迁和物是人非的哀愁。
“惟有冲襟秀抱,宛然霁月澄波”两句,转而描写内心的纯净与宁静,如同晴朗的月光和清澈的湖水,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
“天和。静养行窝。春著树,水盈科”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春天的生机勃勃,树木的繁茂,流水的潺潺,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念照天狼燧,长镵白柄,何处烟萝?”则表达了对远方或未知事物的思念,想象着手持长镵(古代的一种农具),在烟雾缭绕的山林中寻找着什么,隐含着对探索与追求的渴望。
最后,“嵯峨。更兼萧瑟,写生绡定惜旧山河”两句,通过描绘山川的壮丽与秋风的萧瑟,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珍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历史与传统的深刻思考。
“甚日西窗剪炬,一尊换取颜酡”则是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某个温暖的夜晚,与友人共聚一堂,分享美酒,畅谈人生,以此来缓解心中的忧愁与疲惫。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往的美好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更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友情、历史的深刻理解。
清时重民牧,出守需才良。
每当铨授际,遴选循旧章。
李君台端彦,令闻如圭璋。
风采动朝著,廷臣交荐扬。
大名畿内地,委寄非寻常。
拜命沐天恩,旌节何耀煌。
五马出都门,行行涖黄堂。
疲癃待苏息,奸慝应避藏。
宣此涵育仁,慰彼绥柔望。
吾闻狄梁公,勋业著有唐。
当年守兹郡,遗爱人不忘。
怀哉瞻云念,忠孝垂耿光。
君喜有双亲,咫尺隔太行。
迎养良可遂,讵用增离伤。
民安蒙惠化,亲寿乐时康。
愿言继前哲,千载同流芳。
中夜观执法,明明辉太微。
乃知绣衣人,承恩出皇闱。
朝发洪河津,莫即澄江路。
朔风吹清霜,飞度苍梧去。
苍梧连桂林,山高云雾深。
半夜见海日,十月闻春禽。
按部花县中,问俗青山下。
官道出榕阴,蹀躞嘶骢马。
英声振列城,望尘群吏迎。
铁冠珥白笔,辉赫严天刑。
虞廷重钦恤,周家积仁厚。
萧艾与芝兰,均之庆云覆。
张汤善磔鼠,毛鸷徒纷纭。
子产修条章,晏然民自淳。
鸾凤信委夷,鹰隼自搏击。
苟无济物心,凭陵亦何益。
子去慎所持,前贤以为期。
人来报佳政,慰我长相思。
四郊日多垒,劳生信乾坤。
朝来有警急,铁骑如云屯。
贱子心实忧,焉能守荒村。
呼儿戒行李,一饭同出门。
路逢逃难人,纷纷亦来奔。
或扶爷与娘,或挈子与孙。
十步九颠踬,欲哭声复吞。
问道往方岩,前后相豗喧。
牛羊亦随逐,飞桥为之翻。
我行已岩顶,我仆犹岩根。
唇乾吻亦噪,何处浊酒尊。
兹岩既云险,况有灵祠存。
栖迟且茆屋,生理安得论。
俯视西北隅,杀气犹昏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