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华先吐婵娟手,白茧生姿。不界乌丝。
细作春光下剪迟。冰绡片片那能似,似得霜肥。
香动南枝。两两同心照水时。
瑶华先吐婵娟手,白茧生姿。不界乌丝。
细作春光下剪迟。冰绡片片那能似,似得霜肥。
香动南枝。两两同心照水时。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瓶中纸梅花的美丽与雅致。开篇“瑶华先吐婵娟手”,以“瑶华”比喻梅花的洁白与高贵,以“婵娟手”形容其轻盈与柔美,巧妙地将梅花拟人化,赋予其生动的形象。接着,“白茧生姿”一句,通过“白茧”这一形象,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洁白与纯净,同时暗示了梅花生长的过程之美。
“不界乌丝”则以乌丝为界限,反衬出梅花自然生长的姿态,没有刻意的雕琢,更显其自然之美。“细作春光下剪迟”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梅花比作春光下的剪影,既表现了梅花在春日中的静谧与美好,也暗示了其在时间流逝中的缓慢与从容。
“冰绡片片那能似,似得霜肥”两句,将梅花比作冰绡,强调其质地的轻盈与透明,同时也借“霜肥”来赞美梅花在严寒中依然绽放的坚韧与生命力。最后,“香动南枝。两两同心照水时”描绘了梅花散发的香气与水中倒影的和谐画面,以及梅花之间相互映衬的美好情态,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嫩叶吹风不自持,浅黄微绿映清池。
玉人未识分离恨,折向堂前学画眉。
酿春点点梅绽,山亭一角,残梦红罗谱。
认醉墨盈笺,玉壶曾赋。
傍林小筑,餐霞旧隐,鹧鸪声里归来,半村烟雨。
惯笑摘、青黄荐芳醑。
秘文检校在手,隔叶芸香,涴衣微露。
东壁近、藜光深宵明处。
逝波愁竭,危烽惨照,画中晼晚楼台,可怜焦土。
漾寒绿、苕溪自终古。
向此休问,剩迹苔莎,未灰缃素。
换短劫、华鬘乱尘步。倚斜阳、谁见岸柳参差舞。
商调引、小阮哀弦诉。雁飞无轸孤云暮。
京华遍冠盖,憔悴斯人。
心力好付阳春,迷离一片,渺烟水、吴根残画同论。
斜阳小楼外,漫愁萦丝柳,望冷孤云。
堂前旧燕,劝归来、莫误黄昏。
居近宋廛庭宇,瓜果记当年,诗梦闲温。
重认蛾眉蝉鬓,花期月夜,红泪殷勤。
素纨半蚀,换宫声、待返秋魂。
但寒山无语,南枝自绕,特地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