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红豆对遗孤,荻罫辛勤欧母俱。
阿父有书儿可读,勿求为吏但为儒。
一灯红豆对遗孤,荻罫辛勤欧母俱。
阿父有书儿可读,勿求为吏但为儒。
此诗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充满教育意义的画面。诗人通过“一灯红豆对遗孤”,巧妙地将灯光与红豆相联,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着遗孤在孤灯下独自学习的情景。接着,“荻罫辛勤欧母俱”一句,以“荻罫”(即芦苇编成的书架)和“欧母”(这里指代古代著名的教育典范欧阳修的母亲)为喻,强调了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和严格教育,体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后两句“阿父有书儿可读,勿求为吏但为儒”,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读书学习,成为有学问的人,而不是仅仅追求官位。这种教育理念超越了功利主义,强调了知识与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古代家庭教育的温馨场景和高尚情操,同时也传递了重视教育、崇尚学问的社会价值观。
岂不知行路难,胡为乎复远适。
父母妻儿,欲留不住,泪下渫渫声悲恻。
人无贤不肖,出世皆有营。
多为饥所驱,遂使身命轻。经历山陂,人困马饥。
虎豹来狰狞,舑舕忿怒纷攫持。
此时车不得转,力不得施。
仓皇却走,道逢故识,愿借尔力,导我出危。
急言未竟,掉臂疾趋。
欲语不相及,局蹐山坳,西日将颓。
林木深黑,中不可知。秣吾马,膏吾车。
遵寻旧路,返我故时庐。返故庐兮发长歌。
人生苦行役,世路多砍砢。
归来兮归来,安义命兮守岩阿。
卓金车子,接么娘来早。鹦鹉银笼隔花报。
听纤纤绣屧、才近胡梯,蓦一阵,抹丽浓香先到。
进房拢袖立,瘦蝶腰身,写上红帘影都俏。
侧坐锦墩边、女伴喁喁,尽背地、赞伊娇小。
看悄捻罗巾、不抬头,怎比在家时,更矜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