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耒的《风流子·木叶亭皋下》,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词作。
首句“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描绘出一个秋意浓厚的景象。木叶亭可能是诗人常游之地,重阳即双九节(农历九月初九),捣衣则是古时妇女在秋天捣练棉衣以备寒冬的场景,这些细节共同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接下来的“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则表达了诗人因为思念远方亲人而产生的忧愁之情。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名字在这里被用来比喻诗人的愁绪深重;“老侵潘鬓”则形象地描写了时间对容颜的侵蚀,显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青春易逝的无奈。而黄菊花,则因与诗人的忧愁相联系,也似乎感到羞涩。
“楚天晚,白蘋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这几句则是对远方景色的描绘。楚天指的是南方的夜晚,白蘋(一种植物)和红蓼(一种开在水边的花卉)的形象,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色,也强化了诗人的乡愁之情。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中,“芳草有情”用拟人法赋予草木以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厚感情;“夕阳无语”则是对晚霞无声语言的描绘,透露出诗人的沉默与寂寞。而雁横南浦和人倚西楼,则是对独自守望的景象的描写,凸显了诗人的孤独感。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这几句则是诗人通过书信与远方亲人交流情感的场景。玉容指的是美好的面容,也可能暗指书信中的文字安慰;香笺即香气浸润的纸张,共享着锦字(精美的文字)表达了对彼此深情厚谊的传递。而两处悠悠,则是对思念之情的渲染,无论相隔多远,都能感受到那份淡淡的愁绪。
“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沈浮”这句中,“空恨碧云离合”表达了诗人对天涯地角离别之痛苦的无奈,而“青鸟沈浮”则是对传递信息的使者——信鸽(或信鹤)的描写,似乎在水面上沉浮,象征着消息的不确定性。
最后,“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则是诗人对风的倾诉和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芳心即美好的情怀,一点点地寄托于诗人的心中;而“寸眉两叶”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忧虑深重,眉头紧锁。而禁甚闲愁,则是对这种闲适之中的深沉忧愁的自我提醒。
整首词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深入挖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面对离别时那种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