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立上人北游五顶南还画文殊云间之相余政和年秋游翠岩立持以展洪崖桥上时山云廓清万峰剑立溪转雷惊行人悚动忽瞻瑞相如见于岱岳时余闻文殊为根本智智无不立岂独现于五顶耶》
《立上人北游五顶南还画文殊云间之相余政和年秋游翠岩立持以展洪崖桥上时山云廓清万峰剑立溪转雷惊行人悚动忽瞻瑞相如见于岱岳时余闻文殊为根本智智无不立岂独现于五顶耶》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绝句

稽首一切智成就,譬如一月落万水。

乃知洪崖桥上看,不离文殊一月体。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通过“稽首一切智成就”开篇,巧妙地将对智慧的崇敬与自然界的景象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深邃而又生动的画面。

“譬如一月落万水”,诗人以月亮落下水中,比喻智慧的光芒普照万物,如同月光洒满千江万河,形象地表达了智慧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接着,“乃知洪崖桥上看,不离文殊一月体”,进一步点明了在洪崖桥上观看到的景象,仿佛是文殊菩萨的智慧之月,与自然界的月光融为一体,暗示着智慧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不离文殊一月体”中的“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象征智慧,此处借指智慧本身。诗人通过这一句,强调了智慧的本质与普遍性,它不仅存在于特定的地点或时间,而是贯穿于整个宇宙之中,如同月光洒满大地,无处不在。

“乃知洪崖桥上看,不离文殊一月体”,这句话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智慧境界的深刻感悟。它启示我们,真正的智慧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宇宙万物相融相通,如同月光照亮了万水,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智慧本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智慧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佛教中关于智慧与宇宙关系的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戊辰春二月晦日同栖鸾子送所亲过宝积题壁间

春江因送客,云峤更登临。

精舍经行地,征人去住心。

猿啼清梦断,花落晓窗阴。

胜践成三宿,俱来此意深。

(0)

上张丞相十首·其五

蠢尔天骄子,中原祸太深。

野心殊叵测,内地任频侵。

日昃那常晦,阳生自剥阴。

德光非不僭,终识杀狐林。

(0)

上平江陈侍郎十绝·其七

功名啐啄与时同,譬似青天白日中。

不觉片云随雨雹,适从何处运神通。

(0)

句·其四

藓壁留诗志何大,可怜太华老图南。

(0)

喜晴

今晨日色佳,一洗数夕阴。

开门玩秋色,爱此佳山林。

人事端可绝,俗虑莫相侵。

绿绮奏流水,门外无知音。

(0)

读东坡谪居三适辄次其韵.旦起理发

忆昔叨从班,入朝大明宫。

五更催上马,梦里过万松。

想见天竺山,九重吟清风。

头垢不暇梳,爬搔常靡通。

今来幸閒放,栉比肯匆匆。

清晨解绦辫,千梳复重重。

不羡列禦寇,散发摇风鬉。

气舒两目明,顿与离朱同。

此乐岂易得,快意适相逢。

再拜复再拜,深恩荷天公。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