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耆旧尽,欣欣花木新。
十梅亦老矣,手植知何人。
不种官路傍,社栎同百春。
想当太平时,来者纷蹄轮。
我来几世后,寻芳披棘榛。
众枝叠玉蕊,光风卷香尘。
坐客稍稍醉,坠英欲成茵。
老圃亦后来,始园从谁询。
渊明饮松下,故事良可遵。
饮散弃花去,明日迹已陈。
寥寥耆旧尽,欣欣花木新。
十梅亦老矣,手植知何人。
不种官路傍,社栎同百春。
想当太平时,来者纷蹄轮。
我来几世后,寻芳披棘榛。
众枝叠玉蕊,光风卷香尘。
坐客稍稍醉,坠英欲成茵。
老圃亦后来,始园从谁询。
渊明饮松下,故事良可遵。
饮散弃花去,明日迹已陈。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与客人在乾明寺东古梅树下的聚会情景。诗中首先感慨岁月流转,昔日的老友已稀,只有新生的花木带来生机。诗人感叹十梅虽老,但曾亲手种植,不知归于何人呵护。他想象在太平盛世,此地定会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诗人遥想未来,自己已不知多少世代之后,来访者将难以寻觅此梅花径,只能拨开荆棘寻找芬芳。梅花繁盛,花瓣洁白如玉,清风吹过,带起阵阵香气。宾客们在花下畅饮,渐感微醺,落英缤纷,仿佛铺成了一片花毯。老园丁也已不在,无人能询问最初的主人。
诗人引用陶渊明在松下饮酒的故事,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人们应遵循这样的宁静生活态度。聚会结束后,虽然花儿被遗弃,但美好的记忆和景色将长存,明日再来,已找不到当日的痕迹。
整首诗以梅花为线索,通过时空的转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和简朴生活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