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袭残暑,忽过江上林。
旦日扶杖来,不见十亩阴。
蔬畦甚寂寞,亦受霜雪侵。
念此不常好,如我宿昔心。
涛头落崩岸,野鸟助讴吟。
潜鱼着沙底,避网冬更沈。
秋风袭残暑,忽过江上林。
旦日扶杖来,不见十亩阴。
蔬畦甚寂寞,亦受霜雪侵。
念此不常好,如我宿昔心。
涛头落崩岸,野鸟助讴吟。
潜鱼着沙底,避网冬更沈。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开篇“秋风袭残暑,忽过江上林”,以秋风扫过炎热的暑气,带过江边的树林,营造出一种季节转换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更迭。
接着,“旦日扶杖来,不见十亩阴”描述了诗人次日带着拐杖前来,却未见往日那片茂密的树荫,表达了对自然美景消逝的感慨。随后,“蔬畦甚寂寞,亦受霜雪侵”进一步描绘了秋天蔬菜田地的荒凉景象,霜雪的侵袭不仅让植物凋零,也象征着生命的衰败。
“念此不常好,如我宿昔心”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思考,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变迁相联系,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伤。接下来,“涛头落崩岸,野鸟助讴吟”描绘了江水拍打岸边的景象,以及野鸟的鸣叫,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潜鱼着沙底,避网冬更沈”通过描写深藏于沙底的鱼儿,以及它们在冬天为了避免渔网而更加隐匿的行为,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脆弱和自然法则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和感慨。
深人何妨作浅语,浅人好深终非深。
观人以此得八九,能辨深浅真知音。
夏君善我比子尹,子尹绝肆吾所畏。
冷情暖思却难同,饮水自知在馀味。
旧学商量今有几,终让义宁陈君耳。
夏君才调更清真,长吉谁能加以理。
抱城水南流,春来绿渐肥。
蒋山绕其北,白云相委蛇。
精蓝割山光,修竹何猗猗。
岸回林梢密,桃李能成蹊。
置堂于此间,非瓦而茅茨。
据榻揽峰岫,开窗弄涟漪。
堂前何所有,鱼鸟常忘机。
堂后何所有,儿女从玩痴。
堂中何所有,夕阴与朝晖。
壁间复何有,旧拓兼新诗。
人言此堂陋,华庑宜纤儿。
或云此堂偏,当路谁高栖?
自从堂之成,使我壮志亏。
宁馨必匿笑,焉知旷士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