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疏竹夜堂清,横膝焦桐澹荡鸣。
更不题诗应有意,昌黎犹自致閒评。
长松疏竹夜堂清,横膝焦桐澹荡鸣。
更不题诗应有意,昌黎犹自致閒评。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长松疏竹夜堂清”以长松与疏竹营造出夜晚的宁静氛围,夜色中的堂屋因松竹的点缀而显得格外清幽。次句“横膝焦桐澹荡鸣”则将焦点转向了画面的核心——一把横置膝上的焦桐琴,琴声在寂静的夜晚中悠扬回荡,给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淡然与超脱之感。
后两句“更不题诗应有意,昌黎犹自致閒评”则通过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画面背后深意的理解和思考。这里的“题诗”可以理解为对画面或情境的直接描述或解读,“有意”则暗示了画面中蕴含的不仅仅是表面的静美,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情感或哲理。最后,“昌黎犹自致閒评”借用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的例子,表达了即使在闲适的评论中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画面深刻内涵的洞察与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幅听琴图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艺术之韵的和谐统一,也巧妙地融入了对画面深层意义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的能力。
大暑涉长川,前山后山深。
忽逢轮囷木,投得数亩阴。
仆夫六七人,卧起且呻吟。
念尔亦太劳,独佚我何心。
试为苏门啸,泠泠鸾鹤音。
遗声满坑谷,爽气回中林。
松风为之兴,凉冷破烦襟。
神骨斗醒快,炎蒸岂能侵。
安得写此怀,寄之朱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