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势若常山蛇,赵家已失中原脊。
北人大举向南侵,一旦雄兵临采石。
岂知江上有儒生,提师一战功便成。
南人已胜北人北,三军只听波涛声。
西风猎猎吹玄纛,归傍卢龙山下宿。
至今石上见题名,雨洗莓苔痕自绿。
天下势若常山蛇,赵家已失中原脊。
北人大举向南侵,一旦雄兵临采石。
岂知江上有儒生,提师一战功便成。
南人已胜北人北,三军只听波涛声。
西风猎猎吹玄纛,归傍卢龙山下宿。
至今石上见题名,雨洗莓苔痕自绿。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历史场景,以比喻手法展现了南宋时期赵宋王朝的衰落与抗金英雄虞允文的英勇事迹。首句“天下势若常山蛇”,形象地比喻国家形势如同蜿蜒曲折的常山蛇,暗示了局势的动荡不安。接着,“赵家已失中原脊”暗指宋朝失去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北人大举向南侵,一旦雄兵临采石”描述了金兵南下的威胁和虞允文在采石矶的关键战役。诗人强调虞允文以一介儒生的身份,却能提师迎战并取得胜利,显示了他的智勇双全。“南人已胜北人北”表达了对虞允文以少胜多的赞誉。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西风猎猎吹玄纛”描绘战场的壮丽景象,以及“归傍卢龙山下宿”展现虞允文凯旋后休憩的场景。结尾“至今石上见题名,雨洗莓苔痕自绿”则寓意虞允文的功绩被历史铭记,时间虽久,其英名犹在,苔藓绿意盎然,象征着永恒的荣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高度赞扬了虞允文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文学价值。
得毛韩经学。振祖风,挺挺凌烟勋业。文章世为甲。
果妙龄秀发,荐膺衡鹗。名登雁塔。
访梅仙,种河阳桃李,从兹两绾铜符,多少吏民欢洽。
庆惬。归来整顿,松竹笑傲,武夷溪壑。韶光恰匝。
清明过了旬浃。喜当初度日。
称觞春酒,一饮红生双颊。
愿儿孙,世袭簪缨,代常不乏。
此心偶无事,君复叙离情。
江国多寒色,春风几日程。
雪添行李重,船逐浪花轻。
后夜应相忆,空山月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