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浓秋过半,气爽雨收馀。
取酒邀嘉客,呼儿扫弊庐。
生涯数亩地,官业一轩书。
竹结垂纶屋,泉分入座渠。
惬心皆乐事,容膝即安居。
梁静栖无燕,波澄戏有鱼。
茂林穿缭绕,微径步虚徐。
果落方知熟,莎长不忍除。
过从当苦远,接侍每惭疏。
不厌茅茨陋,时迂长者车。
露浓秋过半,气爽雨收馀。
取酒邀嘉客,呼儿扫弊庐。
生涯数亩地,官业一轩书。
竹结垂纶屋,泉分入座渠。
惬心皆乐事,容膝即安居。
梁静栖无燕,波澄戏有鱼。
茂林穿缭绕,微径步虚徐。
果落方知熟,莎长不忍除。
过从当苦远,接侍每惭疏。
不厌茅茨陋,时迂长者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在秋天的半夜,感受到凉爽的空气和雨后的清新,于是邀请朋友们来饮酒,呼唤儿童扫除茅屋的尘埃。诗中的“生涯数亩地”、“官业一轩书”表明了诗人的隐居生活,他拥有几亩田地,官职不过是一纸文书,这是对世俗功名的一种超脱。
竹子间垂挂着苇帘,泉水分流成小溪流入座位之下,营造出一派闲适自在的氛围。诗人心中充满了乐事,身体舒展便感到安居乐业。园中的梁木静谧,没有燕子,池塘清澈可见游鱼。
茂密的树林穿过曲折的小路,步行时节奏缓慢而悠闲。果实落下才知已熟,野草长成却不忍心去除。诗人感慨于友人远去,接待时每每感到惭愧疏忽。这一切都未使诗人厌倦他那简陋的茅屋,而是对悠长岁月中车马喧哗的世态持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淡泊明志、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友情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