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瓢具竹边安,石鼎松边瀹凤团。
更向梅边观鹤舞,好将模作画图看。
游山瓢具竹边安,石鼎松边瀹凤团。
更向梅边观鹤舞,好将模作画图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文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宁静的生活状态。开篇“游山瓢具竹边安”,诗人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漫步于竹林之旁,选取适宜的地方设置自己的居所,这里的“安”字传达出一种归属与平和的情怀。
接着,“石鼎松边瀹凤团”,诗人选择了一处岩石旁,松树环绕的地点,可能是一块巨大的石头或是山洞,环境清幽,远离尘嚣。这里的“瀹”字形容了水流的声响,而“凤团”则隐喻着诗人希望自己能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高洁而独立。
第三句,“更向梅边观鹤舞”,诗人的视线转移到梅花之旁,观赏到 鹤的优雅舞蹈。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贞和清高,而鹤则是长寿与纯洁的象征,这里通过对梅花和鹤舞的观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
最后一句,“好将模作画图看”,诗人希望能把这种美好的景致和情感永久保存下来,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这份心灵上的触动。这里的“好”字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与珍视,而“模作”则是说要以此为模本,创作出一幅描绘这一切的画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位文人对于生活境界的追求和艺术创作的渴望。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不失韵味,体现了作者在自然与艺术之间寻找平衡与灵感的内心世界。
出门投袂更何之,后乐先忧此一时。
天涯频岁惊心骨,海角三秋接梦思。
西风昨夜扫胡穴,万里秋光净水湄。
捷书夜报同清昼,满目高雷出汉旗。
闻鸡击楫当年子,祖鞭无数并驱驰。
弹冠结绶何累若,岭外孤臣嘿叹咨。
沾巾呜咽翻倒极,忧喜同心日共持。
朝辞云木环千径,暮倚凉烟抱一枝。
兰皋有意浮幽壑,草色无端动野吹。
吾令羲和时弭节,上求下索敢云疲。
榛苓杳霭知何处,伊人宛在微堪觑。
岂俟葭苍问一方,始从露白淘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