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柳名归重厚儿,棘门霸上尔何为。
备胡但有将军令,开壁宁誇介胄仪。
此日徐行观戒约,他时坚卧识旌旗。
祇今按辔过前垒,天子当年不敢驰。
细柳名归重厚儿,棘门霸上尔何为。
备胡但有将军令,开壁宁誇介胄仪。
此日徐行观戒约,他时坚卧识旌旗。
祇今按辔过前垒,天子当年不敢驰。
这首《过细柳营》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通过对古代军事营地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首联“细柳名归重厚儿,棘门霸上尔何为。”以“细柳”和“棘门”两个古代著名的军事营地为引子,将读者带入历史的长河中。细柳因其厚重的防御体系而闻名,而棘门则以其雄伟的气势著称。诗人在此提出疑问,“尔何为”,即这些军事要塞在当今有何意义?这句设问,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颔联“备胡但有将军令,开壁宁誇介胄仪。”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军事防御的本质。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唯有将军的命令才是关键,而坚固的城墙或华丽的军装只是形式上的象征,并不能真正抵御外敌。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精神与物质、形式与实质之间的关系。
颈联“此日徐行观戒约,他时坚卧识旌旗。”转而描述了诗人亲自探访细柳营的情景。他缓缓前行,仔细观察着营地的戒备措施,仿佛在预想未来的某一天,自己能够在这里坚定地躺下,理解并欣赏那飘扬的旗帜。这一联通过个人体验,表达了对历史传承与军事文化深沉的敬意。
尾联“祇今按辔过前垒,天子当年不敢驰。”以今日之景收束全诗。诗人骑马缓缓经过昔日的军事壁垒,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天子也不敢轻易驰骋于此的情景。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也暗示了军事力量对于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过细柳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对军事文化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首咏史诗,更是一次对过往与现实、精神与物质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人生行止在知己,远佐诸侯重所依。
绿绶便当身是贵,青霄休怨志相违。
晚云辽水疏残雨,寒角边城怨落晖。
此去黄金台上客,相思应羡雁南归。
闻道军书至,扬鞭不问家。
虏云连白草,汉月到黄沙。
汗马河源饮,烧羌陇坻遮。
翩翩新结束,去逐李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