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似长髯玉似颜,风流重见谢东山。
绕阶兰桂承天泽,百岁何须炼九还。
戟似长髯玉似颜,风流重见谢东山。
绕阶兰桂承天泽,百岁何须炼九还。
这首诗以“寿朝老”为题,作者是明代的佘志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长寿与尊贵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首句“戟似长髯玉似颜”,将“戟”比作“长髯”,“玉”比作“颜”,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年长者面部的威严与洁白,既体现了其外在的庄重,也暗示了内在的高洁与智慧。这里的“长髯”不仅指真实的胡须,更象征着岁月的积淀与智慧的积累,“玉似颜”则寓意着其面容如同美玉般光洁无瑕,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次句“风流重见谢东山”,引用了东晋名士谢安的故事,他晚年隐居东山,后被召回朝廷,再次展现其风流才情。此句表达了对这位寿星不仅年岁已高,且依然保持着不减当年的风采与魅力,犹如谢安再显风华,令人敬仰。
第三句“绕阶兰桂承天泽”,以“兰桂”象征高洁之士,比喻这位寿星周围环绕着众多贤能之人,如同兰花与桂花在天恩的滋润下茁壮成长。这不仅赞扬了寿星的影响力与德行,也预示着其长寿与繁荣的未来。
最后一句“百岁何须炼九还”,借用道家炼丹求长生的典故,表达了对长寿的追求,并指出真正的长寿并非通过外在的修炼所能达到,而是源于内心的平和与智慧。此句既是对寿星长寿的祝福,也是对其内心境界的高度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长寿者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对尊贵、智慧与长寿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智慧与内心平和的深刻思考。
南迁私自喜,看尽江南山。
孤舟少僮仆,此志还复难。
局促守破窗,联翩过重峦。
忽惊九华峰,高拱立我前。
萧然九仙人,缥缈淩云烟。
碧霞为裳衣,首冠青琅玕。
挥手谢世人,可望不可攀。
我行竟草草,安能拍其肩。
但闻有高士,卧听松风眠。
松根得茯苓,状若千岁鼋。
煮食一朝尽,终身弃腥膻。
腹背生绿毛,轻举如翔鸾。
相逢欲借问,已在长松端。
何年脱罪罟,出处良自便。
芒鞋拄藤杖,逢山即盘桓。
斯人未可求,岩室傥复存。
长爱陶先生,闲居弃官后。
床上卧看书,门前自栽柳。
低徊顾微禄,毕竟谁挽袖。
索莫秋后蜂,青荧晓天宿。
惟将不系舟,托此春江溜。
尺书慰穷独,秀句惊枯朽。
遥知新堂夜,明月入杯酒。
千里共清光,照我茅檐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