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歌残旦复新,未应扣角说君臣。
拈翻宁戚当时意,牵向桃园睡晓春。
长夜歌残旦复新,未应扣角说君臣。
拈翻宁戚当时意,牵向桃园睡晓春。
这首诗《牧》由明代诗人区元晋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又富有哲理的画面。
首句“长夜歌残旦复新”,以“长夜”象征漫长而艰难的岁月,而“歌残旦复新”则暗示着在经历无数个日夜更迭后,新的希望与生机终将到来。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隐含了对生命循环不息的赞美。
次句“未应扣角说君臣”,以“扣角”这一古代士人表达不满或抗议的行为,反讽地指出,在这样的时刻,不应再拘泥于传统的君臣之礼,而是应该超越形式,寻求更为深刻的意义。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束缚的反思,以及对于自由思想的呼唤。
第三句“拈翻宁戚当时意”,引用了宁戚的故事,宁戚曾以敲击牛角的方式向齐桓公表达自己的抱负。区元晋在此借用了宁戚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并试图将他们的精神与自己的时代相连接,寻找共鸣。
最后一句“牵向桃园睡晓春”,以桃花盛开的桃园象征美好的春天,暗示着诗人渴望在新的时代中找到一片宁静与和谐之地。这里的“睡晓春”既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是对当前困境中暂时的逃避与休息的描述。整句诗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无奈交织的情感。
综上所述,《牧》这首诗通过巧妙的引用与联想,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社会、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向往。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牧人的诗,更是一首关于人生、理想与追求的哲思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