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昔贤声名渺云边,追慕茫茫千百载。
东山遗墨不尘埃,南海碑辞尚光彩。
是公胸怀冰镜清,当时玉署厌残更。
惟馀清梦到古寺,因为亭宇加修名。
亭边古洞可治易,何必竹溪师六逸。
清音不断山不磨,人间衮衮成今昔。
往日中都朋党兴,贤者皆思御李膺。
元祐谏纸今最重,此亭返不蒙知音。
我闻胶西黄楼宾主列,赋就价喧君弟辙。
彼楼虽已陷幽都,名号犹为人记别。
君不见昔贤声名渺云边,追慕茫茫千百载。
东山遗墨不尘埃,南海碑辞尚光彩。
是公胸怀冰镜清,当时玉署厌残更。
惟馀清梦到古寺,因为亭宇加修名。
亭边古洞可治易,何必竹溪师六逸。
清音不断山不磨,人间衮衮成今昔。
往日中都朋党兴,贤者皆思御李膺。
元祐谏纸今最重,此亭返不蒙知音。
我闻胶西黄楼宾主列,赋就价喧君弟辙。
彼楼虽已陷幽都,名号犹为人记别。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员兴宗所作,名为《游九顶清音亭次宇文子重韵》。通过这短短几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敬仰。
"君不见昔贤声名渺云边,追慕茫茫千百载。"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贤者的崇拜与怀念,昔日贤者的事迹如同遥不可及的云端,历经千年而不减其光辉。
"东山遗墨不尘埃,南海碑辞尚光彩。"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古代名人的文化遗产,即便是过了很长时间,也依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芒。东山指的是孔子,南海则是指著名的道家人物。
"是公胸怀冰镜清,当时玉署厌残更。"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者心灵纯洁如同冰清之镜,以及他们在当时所处环境中的超凡脱俗,甚至于世俗的繁华中也保持着自己的高洁。
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和一种对于历史记忆的追寻。"惟馀清梦到古寺,因为亭宇加修名。" 这里表达了诗人在古寺中的清醒之梦,以及对古代遗迹的珍视与维护。
接着,诗中提到了“亭边古洞可治易,何必竹溪师六逸。”这两句暗示着作者对于历史记忆的尊重和保护,并不需要效仿古人,也能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清音不断山不磨,人间衮衮成今昔。往日中都朋党兴,贤者皆思御李膺。元祐谏纸今最重,此亭返不蒙知音。" 这几句诗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尊重,以及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和颂扬。
最后,"我闻胶西黄楼宾主列,赋就价喧君弟辙。彼楼虽已陷幽都,名号犹为人记别。" 这几句则是对历史上某一建筑的记忆,即便是建筑本身已经不复存在,但其曾经的盛名依然被人们所铭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贤者和文化遗产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以及个人在现实中的超越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