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人居城市,以耳求听泉。
泉不在城中,山中乃涓涓。
终日未忘听,岂在耳根边。
若以实境求,此泉隔天渊。
要知泉在心,心远地则偏。
所谓希声者,无听亦泠然。
若人居城市,以耳求听泉。
泉不在城中,山中乃涓涓。
终日未忘听,岂在耳根边。
若以实境求,此泉隔天渊。
要知泉在心,心远地则偏。
所谓希声者,无听亦泠然。
这首诗名为《听泉》,是明代画家沈周所作。诗人通过描绘城市居民对山泉之音的追求,表达了对心灵宁静与远离尘嚣的向往。首句“若人居城市,以耳求听泉”揭示了人们在喧嚣都市中渴望自然之声的现象。接着,“泉不在城中,山中乃涓涓”暗示了真正的美和宁静往往在人迹罕至之处。
诗人强调,即使日夜倾听,若非真正领悟其意,泉声与心境仍有天壤之别。“若以实境求,此泉隔天渊”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点。最后,诗人点明关键:“要知泉在心,心远地则偏”,泉水其实存在于内心,只有心灵远离尘嚣,才能感受到那份清冷而深远的静谧。
结尾处,“所谓希声者,无听亦泠然”呼应开头,指出真正的“无声”之美,即心灵的寂静,即使不刻意去听,也能感受到那份清凉自在。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沈周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洞察。
几度椒花颂岁朝,今年心事最萧条。
官虽有路犹穷辙,住岂无家却寄巢。
金尽床头颜易改,樽空座上客难招。
一般独得便宜处,病里逢人免折腰。
雪水迎风细作鳞,青青又是故园春。
只知和鼎非凡子,岂料升盘有苦人。
还我核来机转熟,寄渠花去意犹新。
侧生底事摇车颊,空作渔阳一点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