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始蓬山阳,所喜得沮洳。
诵读虽不废,耰播事恒豫。
频滋望岁忧,宛与尧年遇。
离毕匝炎月,银潢复东注。
生事止一身,惄饥衡五虑。
不如登东樵,析薪八桂树。
经始蓬山阳,所喜得沮洳。
诵读虽不废,耰播事恒豫。
频滋望岁忧,宛与尧年遇。
离毕匝炎月,银潢复东注。
生事止一身,惄饥衡五虑。
不如登东樵,析薪八桂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篇“经始蓬山阳,所喜得沮洳”表达了诗人开始在蓬山之阳建立居所,对低洼之地的喜爱,预示着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接着“诵读虽不废,耰播事恒豫”表明即使在农忙时节,诗人也不忘读书,体现了他既重视文化修养又热爱劳动的生活态度。
“频滋望岁忧,宛与尧年遇”中,“频滋”指频繁的耕作,“望岁忧”则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忧虑,而“宛与尧年遇”则是说仿佛遇到了古代圣君尧的时代,暗含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接下来“离毕匝炎月,银潢复东注”描绘了夏季炎热的夜晚,银河重新流向东方的景象,象征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化。
“生事止一身,惄饥衡五虑”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认为满足自身所需即可,不必为过多的欲望烦恼。最后“不如登东樵,析薪八桂树”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像古代的隐士一样,在东山砍柴,过着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劳动、简朴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