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全文
唐 / 柳宗元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

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āngànróngzhílóngxīngjīngshè
táng / liǔzōngyuán

yǒuměiānnéngshǒugēn
yíngyíngxiāng西ànqiūzhìfēngfán

yǐngbiéhánshuǐnóngfāngwěiqiánxuān
liàngnánfǎnshēnggāoyuán

注释
美:指木芙蓉。
盈盈:姿态美好的样子。
湘西:潇水西岸。
委:放置,指栽培。
轩:有窗的长廓或小室。
芰荷:荷花。
高原:高地。
翻译
姿容艳美,既不自藏;岂容独处,无人欣赏。
亭亭玉立,潇水西畔;秋季来临,风紧霜繁。
艳丽倩影,告别寒江;移植廊前,散发芳香。
它与荷花,混杂实难;与之不同,故生高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精神境界的思想。诗中“有美不自蔽”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审美观念,即美好的事物应当被发现和欣赏,而不是被忽视或隐藏。

接下来的“安能守孤根”,则是对这种美好的追求保持坚守的决心。这里的“孤根”可能指的是孤独或者坚持自我,不为外界所动摇。

第三句“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露繁”中,“盈盈”形容水波的连绵不绝,通过对湘江西岸景色的描写,传达了秋天来临时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景象。“秋至风露繁”,则是对秋天特有景致的描绘,风和露水都显得特别丰富。

“丽影别寒水,秾芳委前轩”一句中,“丽影”可能指的是植物的倒影或美好的形态。“别寒水”暗示了季节的转换,而“秾芳委前轩”则是对花朵盛开景象的描写,其中“秾芳”意味着花朵繁多而鲜艳,“委前轩”则是这些花朵铺在车前的样子,表现出一种奢华和丰富。

最后两句“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通过对芰(一种水生植物)和荷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希望超脱尘世、追求更为清净和高远的精神追求。“芰荷”在这里可能象征着自然界中的美好与纯洁,而“谅难杂”则是对这种美好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复杂世俗生活的疏离感。“反此生高原”,则是诗人希望自己能够跳脱现实的羁绊,达到一种更为超然的精神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自然美景,也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纯洁和高远追求的深刻情感。

作者介绍
柳宗元

柳宗元
朝代:唐   字:子厚   籍贯: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   生辰:773年-819年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猜你喜欢

偈颂九十三首·其二十一

因睹明星悟道,未免全身入草。

带累后代儿孙,却把白衣染貌。

七峰当日见他,劈面一拳打倒。

(0)

句·其一

草檄飞燕垒,降幡入汉营。

(0)

寄登封宰韩殿丞

前秋登阁晚,吟次见晴云。

中岳耸当县,三年静对君。

朱衣借客典,清俸买书分。

别后逢摇落,相思隔晋汾。

(0)

颂古三十六首·其十

临济栽松,一椎两当。山门境致,后人标榜。

锄头打地,灭却吾宗,阴凉大树起清风。

(0)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十一

禅禅,风生木杪,叶坠庭前。

唧唧寒蛩吟破壁,声声归雁度辽天。

诸人若也会得,此去吴屯不远。

若也不会,蓝溪水透洋边。

阿呵呵,笑倒武夷张大仙。

(0)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其二十五

这个老汉,殊无所解。

不惟屈屈曲曲,且是顽顽赖赖。

我昔没兴见之,直至而今叵耐。烧炷香,礼三拜。

吃拳打拳,彼此莫怪。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