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居无法侣,古德有家风。
一个泥涂灶,三间茅草蓬。
自来青嶂里,不出白云中。
岁尽还开岁,空门只自空。
荒居无法侣,古德有家风。
一个泥涂灶,三间茅草蓬。
自来青嶂里,不出白云中。
岁尽还开岁,空门只自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独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荒居无法侣”,点明了僧人远离尘嚣,独自一人生活的环境,暗示了与世俗世界的隔绝。接着,“古德有家风”一句,既是对古代高僧德行的追忆,也表达了诗人对传统佛教精神的传承和向往。
“一个泥涂灶,三间茅草蓬”两句,以简朴的物象勾勒出僧人住所的朴素与自然,灶台和茅屋虽简陋,却也透露出一种自在与和谐。这种生活状态,既是物质上的节俭,也是精神上的超脱,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与外在简朴的生活理念。
“自来青嶂里,不出白云中”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生活的环境,青嶂代表了崇山峻岭,白云则象征着自由与超脱。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僧人所处环境的美丽与宁静,更寓意着他心灵的纯净与超然,仿佛与世无争,只在自然之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最后,“岁尽还开岁,空门只自空”表达了时间的循环与生命的无常,岁末年初的更替,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轮回。而“空门只自空”则直接点明了佛教中的“空”观念,即世间万物皆为空相,唯有内心的觉悟才是永恒。这不仅是对僧人生活状态的总结,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内在精神世界的超越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独居山林、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佛教精神的深刻领悟和实践,充满了禅意与哲思,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意的作品。
巽庵先生年七秩,古之隐士今诗伯。
神完貌伟健且康,泉石逍遥寄踪迹。
朝经暮史心侣侣,布衣坐享升平时。
口谈周孔化乡俗,月旦有评风化移。
炉中艾■腾香暮,阶前蓂荚迎初度。
神药分来玉杵霜,绿醅泻出金盘露。
濂溪溪上绮席开,衣冠济济佳宾来。
诗清肯籍月斧斲,曲艳似将云锦裁。
水清玉润誇冰玉,天公报喜应多福。
一仁致寿寿绵延,何须再诵冈陵祝。
芙蓉缥缈摩苍穹,洞天林屋居其中。
神仙敢独占斯境,金碧涌出如来宫。
鼋头绝顶幽奇处,锡杖曾分一方地。
宝殿香台属化成,青松翠竹添佳致。
开山老祖非常伦,得道能令龙虎驯。
三乘说讲万人听,近远处处扬清尘。
后来弟子相继续,孙□又见温如玉。
法雨慈云任卷舒,清泉白石消尘俗。
我来吟玩喜逃禅,兜率谁知别有天。
匡庐旧诧东林胜,结社何妨拟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