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回波乐·其五十》
《回波乐·其五十》全文
唐 / 王梵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福门不肯修,福失竞奔驰。

熟见苦乐别,偷生佯不知。

安身染著欲,贪世竟无疲。

故知地狱罪,怨佛无慈悲。

(0)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梵志的作品《回波乐(其五十)》。诗中通过对比福门与福失的不同态度,以及对世俗欲望与贪恋的批判,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无知。

首句“福门不肯修,福失竞奔驰”,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福气时的态度截然不同。有人选择不去培养和积累福分,而是在失去福气后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这里暗含了对人们在福气来临时不珍惜、在失去时才后悔的讽刺。

接着,“熟见苦乐别,偷生佯不知”一句,进一步指出人们对于苦乐的感知并不敏锐,往往在痛苦或快乐到来时才恍然大悟,但这种觉醒往往为时已晚。这里的“偷生”一词,既指苟且度日,也暗示了人们在面对生活的真实面貌时的逃避心理。

“安身染著欲,贪世竟无疲”则揭示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与欲望上的无止境。无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安逸还是对世界的贪恋,人们似乎永远无法满足,这反映了人性中对欲望的无限追求与贪婪的本质。

最后,“故知地狱罪,怨佛无慈悲”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罪恶根源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佛祖慈悲的反思。他认为,人们的种种罪孽并非佛祖无慈悲所致,而是源于自身对欲望的执着和对生活的错误认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王梵志对于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不仅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福与祸时的不同态度,更深入探讨了人性中的贪婪、无知与对欲望的无尽追求,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和社会批判性。

作者介绍
王梵志

王梵志
朝代:唐   籍贯:卫州黎阳

王梵志[唐](隋末至唐初年间前后在世),唐初白话诗僧,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原名梵天,生卒年、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隋炀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诗歌以说理议论为主,多据佛理教义以劝诫世人行善止恶,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对社会问题间或涉及。多数作品思想消极,格调不高。语言浅近,通俗幽默,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谐戏谑之间。艺术上比较粗糙,但对认识初唐社会和研究白话诗的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送林司成文俊方斋

物外丰神玉不如,往来常在太微虚。

两都模范归儒彦,天下英才入化枢。

鸣佩彤墀尧日近,横经御幄禹谟俱。

奠将芹藻曾承乏,他日书来肯忘予。

(0)

和少宗伯黄久庵韵

乘闲缓屧跻风磴,积翠萦纡道院深。

宝鼎气销龙火伏,玉台花杳凤音沉。

九霄仙界人难到,一粒玄机径可寻。

脉脉有怀延伫久,寒汀烟荻动微吟。

(0)

寿太守易士美

昔年曾共玉京游,邂逅雷阳信宿留。

寇竹裁蕃遗爱在,菟裘归老宦情休。

青冥黄鹄谁能弋,水局山屏尽自由。

七十周星初度合,从头重看碧湖秋。

(0)

故人寄槟榔

揽衣独坐窗宇凉,何物沁入秋庭香。

迢遥寄置必佳品,指点启封聊一尝。

君多啾唧齿牙脱,我亦潦倒须眉苍。

何当归去逐樵隐,同看洞天苍海傍。

(0)

四月雨至于六月和韵·其二

倦拥青奴卧竹床,不禁蒸郁病相将。

片云黔黯催诗急,积雨空濛入梦长。

比屋半颓嫠妇泣,野堤中溃百农忙。

鼓钟忽报新晴候,忧思忡忡觉顿降。

(0)

送卢上舍

槐市通名入选曹,西风吹棹动江皋。

眼中桂海沧波杳,天外钟山紫气高。

樽俎旧怀倾里闬,丘园新兴合渔樵。

须知乐极忧还极,渴甚三农雨未郊。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