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砧》
《闻砧》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永夜卢家妇,深闺坐自伤。

拭砧散明月,投杵上清霜。

别恨繁鸳绮,哀音急雁行。

同袍征战尽,刀尺断人肠。

(0)
鉴赏

这首《闻砧》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一位独守空闺的女子在夜晚听到远处传来的捣衣声(即“砧”声)时的内心情感。

首句“永夜卢家妇,深闺坐自伤”,开篇便点明了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孤独的妇人,在漫长的夜晚里,她独自坐在深邃的闺房中,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伤。这句诗通过“永夜”和“深闺”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为后续的情感铺垫。

接着,“拭砧散明月,投杵上清霜”,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捣衣的情景。捣衣是古代妇女在秋冬季为家人准备衣物时的一项重要活动,她们会将衣物放在砧板上,手持木杵反复敲打,以去除衣物中的水分和杂质。在这首诗中,捣衣的声音与明月、清霜交织在一起,不仅展现了劳动的场景,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别恨繁鸳绮,哀音急雁行”,这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她思念远方征战的丈夫,心中的别离之恨如同织锦上的繁复花纹,既美丽又令人痛心。同时,她仿佛听到了雁群急促的叫声,这既是自然界的景象,也是她内心急切呼唤丈夫归来的象征。

最后,“同袍征战尽,刀尺断人肠”,这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在战争的背景下,女子的丈夫和其他士兵一同出征,如今战事已尽,但她的丈夫却不知生死,这种未知的等待让人心痛。刀尺在这里象征着战争和死亡,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安危的深切忧虑和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整体而言,《闻砧》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深闺女子在秋夜听到捣衣声时的思绪和情感,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上方寺

题诗上方寺,眼阔句难收。

地控三吴胜,天连七泽浮。

路危行迹少,塔坏断碑留。

俩屐几行破,今年不负秋。

(0)

虞美人·其一咏荼

东君已了韶华媚。未快芳菲意。临居倾倒向荼蘼。

十万宝珠璎珞、带风垂。合欢翠玉新呈瑞。

十日傍边醉。今年花好为谁开。

欲寄一枝无处、觅阳台。

(0)

夔帅范太尉生日

秋空无云倚太阿,天驷不受金盘陀。

英姿杰气狭宇宙,却立引手攀明河。

已办长缨三百尺,缚取胡雏寄飞驲。

徐挥白羽扫龙庭,停骖戏勒燕然石。

落落雄图九万里,白帝屈公朝夕耳。

天使中兴气象自公还,还当与公金石年。

(0)

游乐碛江中石洲

石出杖藜稳,沙暄牵兴长。

半江鸥鸟地,三峡水云乡。

携客撑烟艇,开樽俯绿塘。

便当从此去,烟雨钓沧浪。

(0)

呈赵叔愚司理

问户垂杨句,江湖半世看。

不应求五岭,却自建孤坛。

浙社朋游尽,唐诗气味寒。

今朝流水谱,只可子期弹。

(0)

次韵史主簿雨夜见寄

水长许由溪,春寒入竹扉。

几人听夜雨,惟我怯单衣。

树罅青灯耿,篱根白菌肥。

明朝有忙事,推枕问渔矶。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