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正萧瑟,中间分散情。
吏从甘扈罢,诏许朔方行。
边日沈残角,河关截夜城。
云居闲独往,长老出房迎。
原野正萧瑟,中间分散情。
吏从甘扈罢,诏许朔方行。
边日沈残角,河关截夜城。
云居闲独往,长老出房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之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人物行动的简洁叙述,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意境。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原野正萧瑟”与“中间分散情”相对应,既形象地表达了秋天草原上的萧瑟,也暗示了送别时内心的凄凉和不舍。
“吏从甘扈罢,诏许朔方行”两句透露出官员调动的情境,"吏"指的是官吏,而"甘扈"是古地名,这里可能指徐员外即将赴任之地。"诏许"则意味着得到朝廷的命令或允许。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为送别的情景增添了一层官方色彩。
“边日沈残角,河关截夜城”描绘了黄昏时分边疆地区的景象和河流两岸守卫的紧张气氛。“边日”指的是边塞的太阳,“沉残角”则形容夕阳西下之景。"河关"是控制河流通行的要塞,而“截夜城”则表明了夜晚时分守军严加防范。
最后两句“云居闲独往,长老出房迎”,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情怀。诗人用"云居"比喻隐逸之士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心中的向往。而“长老出房迎”则显示了当地民众对离去者的尊重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送别时的情感复杂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