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居秣陵时,日夜书旁午。
念我方投闲,远方同甘苦。
别来日月长,如发不可数。
弟兄两浮萍,功名一炊黍。
相逢饮佳节,小慰情悽楚。
东坡旧公案,君房妙言语。
乃翁满腹书,一字不堪煮。
晚岁膝上君,端能继华祖。
我已困屠龙,君应思画虎。
相期寸田耕,心亨无龃龉。
君居秣陵时,日夜书旁午。
念我方投闲,远方同甘苦。
别来日月长,如发不可数。
弟兄两浮萍,功名一炊黍。
相逢饮佳节,小慰情悽楚。
东坡旧公案,君房妙言语。
乃翁满腹书,一字不堪煮。
晚岁膝上君,端能继华祖。
我已困屠龙,君应思画虎。
相期寸田耕,心亨无龃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斯得的《次韵不浮和东坡端午游真如寺》,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勉励。诗中提到“君居秣陵时,日夜书旁午”,描绘了朋友在忙碌中不忘学习的勤奋形象。“念我方投闲,远方同甘苦”则体现了两人虽分隔两地,但仍能共患难的情感。接着诗人感慨时间流逝,“别来日月长,如发不可数”,用头发的增多比喻离别之久。
“弟兄两浮萍,功名一炊黍”运用比喻,将自己和朋友比作漂泊不定的浮萍,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功名的虚幻。然而,在佳节相逢时,他们借酒暂时慰藉彼此的凄楚心情。“东坡旧公案,君房妙言语”提及苏轼和陆游的典故,赞美朋友的才情。“乃翁满腹书,一字不堪煮”则以幽默的方式,说朋友的父亲虽然饱读诗书,但儿子更胜一筹,暗示后辈的才华。
最后,诗人寄望于未来,希望与朋友共享田园生活,彼此心意相通,没有矛盾。“我已困屠龙,君应思画虎”表明自己已经厌倦官场,而朋友应当有所作为。“相期寸田耕,心亨无龃龉”表达了对和谐共处、无争无怨的美好愿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巧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新亭彼谁搆,名因翰林揭。
惟南极空旷,朗咏佳兴发。
倾盖忘形骸,辄莫叹华发。
归帆天外低,渡鸟云端没。
中原峥嵘际,天堑限楚越。
宁知承平来,但见山花歇。
君相方圣贤,胡为念京阙。
但穷林泉乐,蹑屐上崷崒。
酒量孰先降,樽罍未云竭。
欲寻太白坟,草间迷断碣。
神交无古今,清风来飘忽。
征辔还催人,东峰挂寒月。
追维平昔游,十几丧六七。
与君虽尚在,踸踔各衰疾。
功名无几何,岁月忽已失。
伻来辱新诗,欲和久阁笔。
文章老愈精,光彩烂星日。
市门果神仙,参军真俊逸。
又如窥沙漠,铁骑万馀匹。
一战孰与当,百胜得深术。
有过惧不闻,愚恶志所嫉。
言归洁其身,天命能自诘。
知音我愈寡,深谷讵敢出。
相望止一江,高议容接膝。
请观商山皓,宁终守蓬荜。
众人拉其华,君子俟其实。
定当卜邻去,携手藏于密。
长沙多禅翁,受也予所慕。
清犹玉潭冰,不著纤垢污。
坚如岁寒柏,不入蝼蚁蠹。
一听玄谈玄,银潢自天注。
源流何其长,涌绝曹溪路。
请陈会面初,赤白照窗户。
短鞭驱瘦马,一蹶复一步。
北趋林下门,解榻欣我遇。
圆瓜剖青瑶,激齿寒浆聚。
支筇拈古语,法乐过韶濩。
廓然外生死,头角白牛露。
师云三百年,儒者莫尔悟。
自兹往游数,道合忘细故。
倏忽捧边徼,狡穴首招谕。
微功有司奏,一命金阙赴。
扁舟泊沙尾,行色业已具。
惆怅难再留,何以慰心素。
日月若驰駃,报体孰坚固。
愿期圆照中,生生迭相度。
回首欲无言,月上潇湘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