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年六十始为诗,壮悔还凭老友知。
剩馥残膏沾已寡,夺胎换骨悟终迟。
宣尼尚有加年愿,师旷申言炳烛时。
天若假缘容我寿,可能留得几茎髭。
行年六十始为诗,壮悔还凭老友知。
剩馥残膏沾已寡,夺胎换骨悟终迟。
宣尼尚有加年愿,师旷申言炳烛时。
天若假缘容我寿,可能留得几茎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钱荣光在六十大龄才开始创作诗歌的感慨与自省。诗中流露出对壮年时期未能涉足诗歌创作的遗憾,以及对老年朋友理解与支持的感激之情。
首联“行年六十始为诗,壮悔还凭老友知”点明了诗人的创作起点和情感依托,六十岁才开始写诗,壮年时期的悔恨只能通过老年朋友的理解来缓解。这反映了诗人对年轻时期未能涉足诗歌创作的遗憾,以及对老年朋友给予的宽容与理解的珍惜。
颔联“剩馥残膏沾已寡,夺胎换骨悟终迟”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反思。他意识到自己的灵感与创造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领悟诗歌的真谛也显得更为艰难。这里运用了“剩馥残膏”和“夺胎换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创作过程中的挑战与努力。
颈联“宣尼尚有加年愿,师旷申言炳烛时”引用孔子和师旷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继续学习和追求知识的渴望。孔子曾有“加年愿”,即希望延长生命以获得更多学习的机会;师旷则是古代著名的音乐家,他强调在晚年也要勤奋学习,如同点燃蜡烛照亮前行的道路。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虽已年迈,但仍保持求知欲和对生活的热情。
尾联“天若假缘容我寿,可能留得几茎髭”表达了诗人对于长寿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如果上天能够赐予他更多的生命,他希望能够留下一些作品,让后人记住他的名字。这里的“几茎髭”既是对自身年老的自嘲,也是对创作生涯的期待与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钱荣光在晚年开始诗歌创作的心路历程,既有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老年朋友支持的感激之情。诗中蕴含着对人生、艺术和时间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哲理性和抒情性。
七盘小阿张孝女,庐墓三年竭酸苦。
扬尘筛土秃指尖,堕泪涟涟等秋雨。
领长鹤脊不胜衣,手杖半销缞百缕。
彼苍者天呼不闻,那知此女行高古。
路行多少忤逆儿,已后令人重生女。
我哀怙恃今十年,不及增培一抔土。
俯首庐前有愧色,劓刖情知无可补。
问女膝行日几曲,哀声虽微动岩谷。
夜灯荧荧惨苫屋,神鬼同愁鸦伴哭。
富贵日厌意,志愿男子多。
饥寒一身赘,奈此两臂何。
有子立参肩,于人犹负痾。
食菜色染颜,肘露枯树柯。
柴门旷宾从,汝往张雀罗。
不粒尚犹可,无酒伤天和。
半世友孙生,斗禄才免薖。
割腹送名酒,一饮衰颊酡。
弱子知有酒,走戏如投梭。
铁也未抵醉,阿林先缓歌。
环守独脚锉,杯到倾长河。
我若不饮酒,顾影已婆娑。
仰看颓檐日,去去疾沧波。
五府辟书如齧铁,八关炙手能令热。
山梅何苦要先春,清艳更多终欠叶。
贵游结欢过美酒,不问贤愚皆可口。
秕糠簸扬在米前,鸡口差池落牛后。
乃翁活计真么么,欲挂冠缨犹未果。
一岁山行今解火,百巧百穷无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