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衔芦至,寒空半有无。
踪分沙岸静,声入塞垣孤。
影早冲关月,飞高望海隅。
不知天外侣,何处下平芜。
万里衔芦至,寒空半有无。
踪分沙岸静,声入塞垣孤。
影早冲关月,飞高望海隅。
不知天外侣,何处下平芜。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孤独的雁在寒冷的天空中飞行的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孤独的情感。
首联“万里衔芦至,寒空半有无”,开篇即点明了雁的长途迁徙,以及它在寒冷天空中的孤独身影。雁口衔芦苇,穿越万里的长空,其形象既展现了雁的坚韧与毅力,也暗示了其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颔联“踪分沙岸静,声入塞垣孤”,进一步描绘了雁在沙漠边缘的静谧场景。雁的足迹在静寂的沙滩上留下痕迹,而其哀鸣则穿透了边塞的寂静,显得格外孤独。这里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凄凉的氛围。
颈联“影早冲关月,飞高望海隅”,描述了雁在月光下的身影与飞翔的高度。雁的身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清晰,而它飞得如此之高,似乎在眺望着遥远的大海。这一联不仅展现了雁的高远志向,也寓意着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
尾联“不知天外侣,何处下平芜”,表达了雁寻找伴侣的渴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雁在广阔的天地间寻找着同伴,却不知它们究竟在哪里。这一联既是对雁的写照,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流露出一种对友情、归属感的深切渴望,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孤雁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孤独、坚韧、追求与渴望的主题,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思考,是金代诗人党怀英的一首佳作。
倚桥临水似催诗,戏伴鹅黄上柳丝。
万里西湖惊断梦,二年东阁忆幽期。
插瓶直欲连全树,簪帽凭谁拣好枝。
一味凄凉君勿叹,平生初不愿春知。
大手方司一世文,癯儒何敢望馀尘。
谁知天上黄扉贵,肯记江边白发新。
末路愈穷诗有祟,旧书浑忘笔无神。
床头周易尊中酒,犹赖渠侬不负人。
万里秦吴税驾迟,还乡已叹鬓成丝。
城边绿树山阴道,水际朱扉夏禹祠。
项里杨梅盐可彻,湘湖莼菜豉偏宜。
图经草草常堪恨,好事他年采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