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雨过孱颜,危边有径盘。
壮堪扶寿岳,灵合置仙坛。
影北鸿声乱,青南客道难。
他年思隐遁,何处凭阑干。
瘴雨过孱颜,危边有径盘。
壮堪扶寿岳,灵合置仙坛。
影北鸿声乱,青南客道难。
他年思隐遁,何处凭阑干。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起首“瘴雨过孱颜”设定了一个萧瑟的秋季景象,给人以肃杀之感,但紧接着“危边有径盘”则显露出诗人对险峻之地也有着迷恋,这种对比生出了深意。下片“壮堪扶寿岳,灵合置仙坛”中,“壮堪”一词用来形容山势的雄伟,而“灵合置仙坛”则表明诗人对于超凡脱俗之境界有着向往。
“影北鸿声乱,青南客道难”两句透露出一种边塞孤寂与旅途艰辛的情怀。其中,“影北鸿声乱”可能是指秋高气爽时候,雁过连天,而声音遥远且紊乱,这不仅形容了自然景象,也隐喻着人事的隔绝和心灵的孤独。而“青南客道难”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外出之艰辛与内心的渴望。
尾联“他年思隐遁,何处凭阑干”中,“他年”指的是过去的岁月,“思隐遁”表明诗人对那种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而“何处凭阑干”则是在寻觅这样一处可以心灵安放之地。这两句流露出一种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山川、云雾、鸟声等自然元素,抒发了诗人对于高洁独立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对远离尘世的渴望。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情感真挚,体现出诗人的个性和审美趣味。
一经蚤已愧家传,三尺犹思绝并缘。
位下故知难及物,业荒空复度流年。
要求庙令作归计,未必上公能记怜。
多谢为僚不相弃,连朝枉赠有诗篇。
忆昨看梅恨不早,而今顾索晚方开。
朝来已作二月暖,花事应怜老境催。
防护可加人漫巧,飘零未免句空哀。
夜深耿耿欲忘寐,明日更忧风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