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来自石苍路,喜得幽人陪杖屦。
应是山灵泽旱苗,不关居士随轩雨。
篮舆来自石苍路,喜得幽人陪杖屦。
应是山灵泽旱苗,不关居士随轩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篮舆来自石苍路",这里的“篮舆”指的是一种简单的交通工具,而“石苍路”则是诗人行走的路径,从这可以推测诗人的生活环境可能是在山野之间,生活简朴。
"喜得幽人陪杖屦"一句中,“幽人”通常指隐居于深山之中的士人或道士,而“陪杖屦”则是说这个幽人拿着拐杖和草鞋与诗人作伴。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出诗人渴望得到理解和陪伴。
"应是山灵泽旱苗"这里的“山灵”指的是山中的神灵或精灵,而“泽旱苗”则形象地比喻了山中生长的小草小苗,即使在干旱之时也能得到滋润。这两句暗示诗人相信自然界有其神秘力量,能够给予生命以滋养。
"不关居士随轩雨"一句中,“居士”指的是隐居的读书人或修道的人,而“随轩雨”则形容居士不为外界之事所干扰,即使是天降大雨也不去理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自足与宁静,以及对外部世界变化的超然物外。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友情之可贵以及内心平和的向往。
天风萧萧吹树林,石泉泠泠清我心。
呼儿洒埽旧茅屋,坐石拂拭焦桐琴。
钟期自可听流水,季子何用誇黄金。
故人于我喜同调,为君弹作苍龙吟。
忆昔少小同闾里,廿年东西若流水。
子能掉古侯王门,我得晨昏致亲喜。
是时世道多暌乖,风尘澒洞连两淮。
官军对垒苦死战,守令治剧愁颠崖。
参政旌旗控三岭,子策端能复侵境。
不谋驷马印累累,坐取一官甘独冷。
鄮山宛在水中央,过桥琴佩春风长。
诸生堂下稍罗列,两供俱阙同荒凉。
三倚秋亭弄云月,坐上青毡又思彻。
故家只住湖西头,蹋破门前三尺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