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上尽修行,七宝山高混太清。
玉树玄珠明照室,命根悟者转增盈。
人间天上尽修行,七宝山高混太清。
玉树玄珠明照室,命根悟者转增盈。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赵炅所作的《逍遥歌·其二》,其中融合了道教和佛家的元素,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
“人间天上尽修行”,表明在人间与天上的广阔空间内,都在修炼自己的德行,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成就。"七宝山高混太清"中的“七宝”指的是佛教中认为珍贵的七种物品,即金、银、琉璃、玻璃、赤玉、车磲和马瑙,而这里可能是用来比喻某种精神境界或修炼之地。"混太清"则意味着融合于最高的清净状态。
“玉树玄珠明照室”,在这个意象中,"玉树"和"玄珠"都是宝贵而又神秘的物品,它们发出的光芒照亮了一个虚幻而又庄严的空间。这种描写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在这里用这些象征性的词汇来表达一种精神上的明澈和纯净。
“命根悟者转增盈”,这里的"命根"可能指的是生命的根本或是精神的核心。"悟者"则是那些有智慧、能够领悟真理的人。而"转增盈"则意味着这些人在修行中不断积累和增长他们的精神财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宝物和清净空间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追求更高精神境界和永恒生命的愿望。它借由这些象征性的意象,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于道法合一的精神追求。
问出山小草,谁与伴,五湖游。
便忆昔风光,桃花流水,杜若芳洲。
来时洞门无锁,倩鹤群、长绕侍仙楼。
邂逅小山招隐,依然我辈清流。
春愁相恋住余不。
寒拥敝貂裘。
柰雨柳烟花,云帆溪鸟,都在帘钩。
眼前自无俗物,动山心、嫌听鹿呦呦。
猛把石阑干拍,贾胡知为谁留。
东老传家道气浓。
榴皮壁上有仙踪。
耳孙阴德如何限,都在参苓药笼中。
无贵贱,有穷通。
活人心事契苍穹。
吾家昆弟能无恙,须藉全生一匕本贞居词。
兹据曲律,删去其中殿前欢一首,梧叶儿二首,喜春来一首,另据西冷词萃本贞居词校订。
。
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
盘礴古梅边。
也信前缘。
鹅黄雪白又醒然。
一事最奇君听取。
明日新年。
晋仙宋南渡来名士,一号方泉老人,此词鲜于困学每爱书之。
百年后,方外士张雨追和一章,以为笑乐,惜困学公不能为我赏音抛下杖头钱。
取次高眠。
玉梅金缕孟家蝉。
说着钱塘都似梦,懒问游船。
谁信酒垆边。
别有仙缘。
自家天地一陶然。
醉写桃符都不记,明日新
笑向桃花,又一番、玄都春色。
彷佛记、主家阴洞,不多陈迹。
竹里棋枰憎乌污,林间鹤语无人识。
怪东风、迟暮却归来,庞眉客。
沟水涨,云充斥。
环堵隘,花狼藉。
似石鱼湖小,酒船宽窄。
庭下已生书带草,旁人错认扬雄宅。
问青天、明月落谁家,无心得。
试瑶台借雪,春意早,满林峦。
笑东老殷勤,能倾家酿,与尽清欢。
曾因求贤把诏,便朗吟、湓浦又庐山。
自爱西湖烟雨,玉鞭分付青鸾。
神仙官府肯容闲。
枢要在玄关。
有溪上金鳌,月中金粟,长驻婴颜。
愿似洪*橘术,尽千年、游戏向人间。
早晚凤池书到,通明殿上催班。
阁成后,拜镇南王赐衣之宠,喜而作歌漆点方瞳雪覆眉。
鹤巢殿角与云齐。
笑挈蓬莱三百丈。
更向。
白云层外着丹梯。
步障诸峰霜似锦。
借问。
高寒那与世人知。
杨子贤王新有教。
淡染。
高丽绫子制荷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