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不胜销,梦还无据。悲秋情向篱边诉。
红尘碧落两茫茫,疑形疑影知何处。
恨海谁填,情天莫补。此情此恨同千古。
写生只算返生香,年年秋到侬为主。
魂不胜销,梦还无据。悲秋情向篱边诉。
红尘碧落两茫茫,疑形疑影知何处。
恨海谁填,情天莫补。此情此恨同千古。
写生只算返生香,年年秋到侬为主。
这首邓瑜的《踏莎行·前题》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秋日思忆的画面。"魂不胜销,梦还无据",开篇便传达出主人公内心的极度哀愁,仿佛连灵魂都承受不住悲伤,梦境也无法给予慰藉。"悲秋情向篱边诉",将情感寄托于秋风中的篱笆,借景抒怀,表达了对秋意的深深感伤。
"红尘碧落两茫茫",运用对比,将人世间的纷扰与死后未知的迷茫并置,展现出人生的无常和迷茫。"疑形疑影知何处"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寻找与失落的情绪,不知所爱之人的踪迹究竟在何方。
"恨海谁填,情天莫补",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心中的恨意深重,如同浩渺的大海,无法填补,而情缘的断裂则如天际般难以弥补。"此情此恨同千古",道出了情感的永恒,即使跨越时空,这份深情与遗憾也与千百年来的人们共通。
最后两句"写生只算返生香,年年秋到侬为主",寓意着主人公对逝去爱情的执着,即使无法再相见,但每年秋天都会想起对方,仿佛对方的幽香依然存在,成为自己生活的主旋律。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性的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对失去的爱情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悲秋之情。
个个跨金毛狮子,人人骑独步象王。
文殊即是普贤,释迦倒骑佛殿。
罗汉不奈安身,普庵鼻孔辽天。
笑时只道善财痴,百一十城在这里。
摩耶腹内造楼台,一口吸尽西江水。
试问参方知不知,灵光运用从何起。
直须坚密处安身,释迦宝殿真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