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
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
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
肃肃太守章,明明华毂熊。
商山无平路,楚水有惊潨。
日月千里外,光阴难载同。
新愁徒自积,良会何由通。
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
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
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
肃肃太守章,明明华毂熊。
商山无平路,楚水有惊潨。
日月千里外,光阴难载同。
新愁徒自积,良会何由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所作,名为《送卢虔端公守复州》。诗中充满了对友情深厚的赞美和不舍之情。
"师旷听群木,自然识孤桐。正声逢知音,愿出大朴中。" 这四句描绘了一位懂得音乐之人,在众多的声音中能够辨别出真正的高雅之音,这种能力如同古代圣人师旷听木知音,寓意诗人对卢虔端公的才华和品格的认可。
"知音不韵俗,独立占古风。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鸿。" 接下来的两句强调了这种音乐品味与众不同,它超越了常人的理解,是一股独特的古朴风格。而“忽挂触邪冠,逮逐南飞鸍”则是说诗人希望卢虔端公能够摆脱世俗的羁绊,如同高飞的鸿鹄一般,追寻自己的理想。
"肃肃太守章,明明华毂熊。商山无平路,楚水有惊潨。" 这四句描写了卢虔端公即将到达的复州,环境险峻,但也因此显得更加雄伟壮丽。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象征着卢虔端公面临的挑战和他的英勇。
"日月千里外,光阴难载同。新愁徒自积,良会何由通。"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卢虔端公分别后的思念之情,虽然相隔千里,但心中所积累的新愁和对未来的好奇,却难以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自然景观和友情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卢虔端公才能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