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水地卑湿,仲冬连夜风。
茅堂何以处,春在小炉红。
迎水地卑湿,仲冬连夜风。
茅堂何以处,春在小炉红。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的景象,诗人杨弘道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仲冬时节的特定感受。"迎水地卑湿",写出了环境的潮湿和临近水源的特点,暗示了气候的阴冷。"仲冬连夜风"进一步强调了冬夜的寒冷,连绵不断的寒风吹过,营造出一种肃杀的气氛。
然而,诗中也透露出一丝暖意:"茅堂何以处,春在小炉红。"茅草搭建的小屋内,诗人通过小小的火炉散发出的红色火焰,象征着春天即将到来的希望和温暖。这句诗寓含了诗人对生活中的温情与坚韧的期待,即使在严冬,也能寻找到生活的暖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和对生活态度的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