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罢杏坛长自舞,蹁跹何遽永相违。
漫追坡老舟中梦,谁复丁仙海上归。
声断夜窗松月在,迹存春径雨苔微。
空留泮水萧萧冢,落日凄风鸟雀飞。
琴罢杏坛长自舞,蹁跹何遽永相违。
漫追坡老舟中梦,谁复丁仙海上归。
声断夜窗松月在,迹存春径雨苔微。
空留泮水萧萧冢,落日凄风鸟雀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与宁静的画面,通过“题蔡教谕先生鹤冢卷”这一标题,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王绂以细腻的笔触,将鹤冢的景象与历史人物的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悲凉又带有超脱之感的艺术氛围。
首联“琴罢杏坛长自舞,蹁跹何遽永相违”,以“琴罢杏坛”暗指蔡教谕先生的教育生涯已结束,而“长自舞”则暗示其精神不灭,如同鹤一般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表达了对逝者精神永存的赞美。然而,“何遽永相违”一句,又透露出对逝去生命的不舍与遗憾,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颔联“漫追坡老舟中梦,谁复丁仙海上归”,借用了苏轼(坡老)和丁仙(传说中的仙人)的典故,表达了对逝者生前梦想与追求的追忆,同时也暗示了对逝者是否能如愿以偿的疑问,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哀愁。
颈联“声断夜窗松月在,迹存春径雨苔微”,通过“声断”与“迹存”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消逝,同时“松月”与“春径雨苔”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凄美的自然景象,象征着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精神与影响依旧存在。
尾联“空留泮水萧萧冢,落日凄风鸟雀飞”,以“泮水”(古代学宫前的水池)与“萧萧冢”(荒凉的墓冢)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凄风冷雨、鸟雀飞翔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哀悼之情,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终将归于寂静与自然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鹤冢景象的描绘,以及对逝者生平、梦想与精神的追忆,展现了深沉的哀思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语言凝练,情感丰富,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价值的作品。
古姚州,郭西别业开林丘。
花石夹阶小玄圃,极天形胜当高楼。
况复三台之峰最秀拔,岚光直向空中浮。
画栋雕甍耀日月,倒写丹碧澄溪流。
窗含沧海越东雨,檐接明河天上秋。
啼乌一声重悲嘅,凄风忽起蒹葭洲。
君不见混茫万古鱼龙国,下通地轴深叵测。
倏荡烟霞旷望间,四时元气浩无极。
众岛波翻几点青,日初隐见扶桑色。
阴晴变幻入挥毫,不到冥搜未易得。
神会动千里,岂独穷目力。
逝水与孝思,悠悠两不息。
更堪岁晚对冰霜,主人怀抱复谁识。
少游燕赵间,亦有燕赵气。
大德不易酬,俯仰在天地。
天地无言覆载我,两鬓全白齿半堕。
匣中宝剑蓄龙精,四海历游无不可。
时逢厚俗且为家,宁羡淮南丛桂花。
人生知遇非偶尔,枚马聚散殊堪嗟。
君不见太行天设中原春,颠崖直上几千尺。
愿作峰头一片云,飞向宫城朝复夕。
西风若肯徐徐吹,风云长会无尽期。
披心清彻冰雪壶,挥毫妙绝江山图。
包生好古求真迹,名齐顾凯游京都。
四明画手不易得,秋水晴岚无多墨。
极天形胜随意生,半壁低横万里色。
蒹葭浦溆苍烟深,上有参差枫树林。
虚堂时时动风雨,波底恍若蛟龙吟。
一扫冰绡幽兴发,笔夺造物古人列。
吾将垂钓君宦游,扁舟独啸五湖月。
送君驿路别愁新,北望偏伤客子神。
鸣鞭岁晚长芦去,芳草相思春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