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无甔石,一掷百万钱;
淮阴置母冢,行营万家田。
英豪不在此,意气聊复然。
安能效拘儒,规规剪剪焉?
东海有大鹏,扶摇负青天。
可怜蜩与鸠,相笑榆枋间。
刘毅无甔石,一掷百万钱;
淮阴置母冢,行营万家田。
英豪不在此,意气聊复然。
安能效拘儒,规规剪剪焉?
东海有大鹏,扶摇负青天。
可怜蜩与鸠,相笑榆枋间。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读史二首》中的第二首。归有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人物的豪情与无奈,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首句“刘毅无甔石,一掷百万钱”借用了历史典故,描述了刘毅豪赌的场景,展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金钱的轻视态度。接着“淮阴置母冢,行营万家田”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另一历史人物韩信的智慧与远见,他在母亲墓旁建造营地,不仅体现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也预示了他未来的宏图大业。
“英豪不在此,意气聊复然”表达了诗人对真正英雄豪杰不在眼前的感慨,虽然他们可能不在场,但他们的精神和气概依然存在。接下来的“安能效拘儒,规规剪剪焉?”则是对那些墨守成规、拘泥于小节的人的讽刺,强调了创新与自由的重要性。
最后,“东海有大鹏,扶摇负青天”运用了大鹏展翅高飞的比喻,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广阔与高远。“可怜蜩与鸠,相笑榆枋间”则以蜩(蝉)与鸠(一种小鸟)自嘲于榆树与枋树之间,形象地表达了对那些目光短浅、局限于狭小视野的人的同情与警示。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归有光深邃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洞察,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