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兴衰不可常,每从气韵见文章。
谁知万古中天月,只办南楼一夜凉。
物理兴衰不可常,每从气韵见文章。
谁知万古中天月,只办南楼一夜凉。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因所作的《宋理宗南楼风月横披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慨,表达了对世间万物盛衰无常的深刻理解。"物理兴衰不可常"一句,揭示了自然界和世间人事变化的规律,即一切都在不断变迁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每从气韵见文章"进一步强调,尽管事物变化无常,但其中蕴含的内在精神和韵律(气韵)却能反映出其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接下来,诗人以月为例,"谁知万古中天月",暗示月亮虽历经千年,依然高悬于中天,但它带来的清凉也只是南楼一夜的感受。这句诗寓言性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之间的对比,以及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超脱的审美情趣。
崆峒山前夜看月,月色秋空两奇绝。
不知何处烂银盘,飞上嗟峨白琼阙。
蟪蛄啼霜秋气悲,乌鹊绕树人思归。
天南有星千万点,离恨不敢分明窥。
亭亭长松古阶下,松枝无声露飘洒。
倚松踏露劝解公,手中偏著青瑶斝。
愿公饮此寿百千,乐如食密无中边。
四夷不惊风雨顺,月光如镜长团圆。
匣底龙泉玉三尺,英姿自可千金值。
酒酣拂拭试舞之,虹光倚天如月白。
今宵之乐当奈何,自古渔阳豪杰多,临风更赋渔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