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门名路两何凭,百岁风前短焰灯。
祗恐为僧僧不了,为僧得了总输僧。
利门名路两何凭,百岁风前短焰灯。
祗恐为僧僧不了,为僧得了总输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名为《赠僧》。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比世间事物的短暂与佛法的永恒,表达了对出家人的一种理解和赞美。
"利门名路两何凭,百岁风前短焰灯。"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生动的景象,"利门"指的是宏伟的城门,"名路"则是指声名远扬的大道。"两何凭"可能是指城门旁边的望楼或者是其他建筑物。这里通过对比宏伟城门与短暂人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荣华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的"百岁风前短焰灯"则更直接地指出了生命如同风中的蜡烛,转瞬即逝。这里的"百岁"是人生最高寿命的象征,而"风前"和"短焰灯"则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脆弱与短暂。
最后两句"祗恐为僧僧不了,为僧得了总输僧。" 表达了一种对出家人的理解和赞美。"祗恐"是一种担心,诗人担心的是如果一个人选择了出家的道路却不能坚持到底,那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为僧得了总输僧"则是说如果能够真正地成为一名僧人,那么即使付出了所有,也是值得的。
整首诗通过对比世间事物与佛法,以及对出家生活的理解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