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香亭下新开萼,半是夭桃半是梅。
旧说武陵源上去,今疑大庾岭边来。
人闲亭上醒还醉,夭暖墙头落又开。
宾客笑谈民鼓舞,不知何者号春台。
野香亭下新开萼,半是夭桃半是梅。
旧说武陵源上去,今疑大庾岭边来。
人闲亭上醒还醉,夭暖墙头落又开。
宾客笑谈民鼓舞,不知何者号春台。
这首诗描绘了野香亭下新开的花朵,一半是桃花,一半是梅花,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色彩。诗人通过提及"武陵源"和"大庾岭",暗示了这些花儿的来源可能如仙境般遥远,又让人联想到温暖的岭南景象。在人闲亭上,人们或醒或醉,欣赏着墙头花开花落,气氛欢快。宾客们笑谈之中,百姓载歌载舞,仿佛忘记了这是何处,只沉浸在春天的美好中,将此地称为"春台"。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景色的喜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喜悦之情。
朔风吹空林,眇眇无因依。
但有西北云,冉冉东南飞。
须臾层阴合,惨淡周八维。
冻雨不流渊,飞花舞妍姿。
翳空乍灭没,散影还参差。
万点随飘零,百嘉潜润滋。
徘徊瞻咏久,默识造化机。
上寒下必温,欲积无根基。
渐看谷树变,稍觉丛篁低。
皓然遂同色,宇宙乃尔奇。
繁华改新观,凛冽忘前悲。
摛章愧佳友,伫立迎寒吹。
感此节物好,叹息今何时。
当念长江北,铁马纷交驰。
星出云之端,石在溪之浔。
天上地下相绝几百千万里,砚中安得有星点点明如金。
既非瑕掩瑜,又似徽在琴。
我疑星之飞流运动或不居,精采误落黟流深。
不然神灵悯恻学士久濡滞,故借光景资清吟。
或有感此理,杳默难推寻。
君不见虢山之石团团有桂在中象圆月,又不见庐江之石扶疏有木相樛为寒林。
无重言,但置寒窗笔札往古研于今。
大刚无睢睢,至明无阴阴。
君也能如此,是真金星砚之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