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华洗天天堕水,烛光烧云半空紫。
西施夜醉芙蓉洲,金丝玉簧咽清秋。
鼙鼓鞭月行春雷,洞房花梦酣不回。
宫中夜夜啼栖乌,美人日日歌吴歈。
吴王国破歌声绝,鬼火青荧生碧血。
千年坏冢耕狐兔,乌衔纸钱挂枯树。
髑髅无语满眼泥,曾见吴王歌舞时。
乌夜啼,啼为谁。
身前欢乐身后悲,空留瑟怨传相思。
乌夜啼,啼别离。
露华洗天天堕水,烛光烧云半空紫。
西施夜醉芙蓉洲,金丝玉簧咽清秋。
鼙鼓鞭月行春雷,洞房花梦酣不回。
宫中夜夜啼栖乌,美人日日歌吴歈。
吴王国破歌声绝,鬼火青荧生碧血。
千年坏冢耕狐兔,乌衔纸钱挂枯树。
髑髅无语满眼泥,曾见吴王歌舞时。
乌夜啼,啼为谁。
身前欢乐身后悲,空留瑟怨传相思。
乌夜啼,啼别离。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两句“露华洗天天堕水,烛光烧云半空紫”通过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夜晚的辉煌与梦幻般的景致,烛光照亮半边天际,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紧接着,“西施夜醉芙蓉洲,金丝玉簧咽清秋”则将视线引向历史上的美女西施,她在夜晚的芙蓉洲上沉迷于酒色之中,金丝玉簧似乎也在诉说着一个清冷而又遥远的秋天。这种交织的意象,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无法持久的感慨。
“鼙鼓鞭月行春雷,洞房花梦酣不回”中的鼙鼓和鞭月,是古代战争的象征,而洞房花梦则是隐喻着某种私密而又短暂的欢愉。这里诗人可能在暗示历史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无常。
“宫中夜夜啼栖乌,美人日日歌吴歈”中的啼栖乌,是对过去繁华时期的一种回忆,而美人歌唱吴歈,则是对逝去美好的追念。然而,“吴王国破歌声绝,鬼火青荧生碧血”一句,却突然将读者带入一个悲凉的历史场景,吴王的国度已然崩溃,歌声断绝,而那鬼火青荧生碧血,则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鲜血。
“千年坏冢耕狐兔,乌衔纸钱挂枯树”中的千年废墟和狐兔在耕耘,展示了历史的毁灭和自然界对人类文明遗迹的无情覆盖。乌衔纸钱挂于枯木,则是古人为祈求福寿而悬挂的象征物,但现在却只剩下荒凉的景象。
“髑髅无语满眼泥,曾见吴王歌舞时”则是诗人对过往繁华生活的一种深刻反思。髑髅,即古代祭祀用的人骨,这里成为了历史记忆的象征,而满眼泥,则是时间流逝后留下的沉重。
最后,“乌夜啼,啼为谁。身前欢乐身后悲,空留瑟怨传相思。乌夜啼,啼别离。”则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尽哀伤和对逝去爱恨的深切追忆。乌鸦在夜晚啼叫,不仅为逝去的欢乐,为身后留下的悲凉,更为那些无法挽回的别离而啼。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个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哲理。
绿蒲作帆一百尺,波浪疾飞轻鸟翮。
瓜步山傍夜泊人,石头城边旧游客。
月如冰轮出海来,江波千里无物隔。
自古有恨洗不尽,于今万事何由白。
依稀可记鲍家诗,寂寞休寻江令宅。
杨花正飞鲚鱼多,良脍举酒谢河伯。
但令甘肥日饱腹,谁用麒麟刻青石。
去舸已快风亦便,宁同步兵哭车轭。
高陵自可眺,况复更层楼。
峨峨众山翠,活活寒溪流。
新篁未扫箨,缘险已脩脩。
曲道出林杪,飞宇跨城头。
春馀众芳歇,子结累蔓抽。
庭空野鼠窜,日暝啼禽留。
谁知郡府趣,适有林壑幽。
主人易吾土,惟袭是瀛洲。
伊我去闾井,尔来三十秋。
昔望白云下,今从轻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