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烟壑霭幻松杉,崖口才过迥不凡。
漱雪泉声飞万涧,干云塔影出千岩。
山蹊似画还饶步,寺阁如船只少帆。
坐静惟闻铃铎响,梵音界里悟华严。
春烟壑霭幻松杉,崖口才过迥不凡。
漱雪泉声飞万涧,干云塔影出千岩。
山蹊似画还饶步,寺阁如船只少帆。
坐静惟闻铃铎响,梵音界里悟华严。
这首诗描绘了天成寺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宁静的寺庙氛围。首句“春烟壑霭幻松杉”,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天山林间的烟雾缭绕,松杉幻化出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崖口才过迥不凡”则点明了此处地势的独特与非凡。
“漱雪泉声飞万涧,干云塔影出千岩”两句,生动描绘了泉水从高处奔腾而下,仿佛在万涧中飞舞,而高耸入云的佛塔影子穿透层层岩石,展现出一种既雄伟又神秘的景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山蹊似画还饶步,寺阁如船只少帆”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巧妙结合,山间小径如同画卷般美丽,寺阁则仿佛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只,少了帆影,更添了几分静谧与超然之感。
最后,“坐静惟闻铃铎响,梵音界里悟华严”表达了诗人静坐于寺中,只听铃铎之声回响,内心沉浸在佛教的教义之中,仿佛在领悟《华严经》的深奥哲理。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净化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宗教精神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