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今已八十五,此去光阴能几多。
足病半生为我祟,目昏今日奈渠何。
也知乱膜无方法,正为耽书被折磨。
瞽者欲行须用杖,不如安稳坐盘陀。
百年今已八十五,此去光阴能几多。
足病半生为我祟,目昏今日奈渠何。
也知乱膜无方法,正为耽书被折磨。
瞽者欲行须用杖,不如安稳坐盘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滕岑的作品《次韵乐天目昏》。诗中,作者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老去的感慨。首句“百年今已八十五”,直接点出诗人高龄,感叹岁月匆匆;“此去光阴能几多”进一步强调时间的宝贵和流逝之快。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一生深受足病困扰,“足病半生为我祟”,这使他行动不便,生活受限。而如今,“目昏今日奈渠何”,视力衰退更是让他感到无奈,无法如以往那样享受阅读的乐趣。“乱膜无方法”形象地描述了眼疾带来的困扰,读书成了痛苦的折磨。
最后两句,诗人以瞎子行走需仗为喻,表达自己因目盲而行动艰难,“瞽者欲行须用杖”,暗示自己不如静坐家中,享受平静的晚年时光,“不如安稳坐盘陀”。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衰老的坦然接受以及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种淡泊与豁达的人生态度。
江头云黄天酝雪,树枝惨惨冻欲折。
耐寒野鸭不知归,犹向沙边弄羽衣。
黄茅终日不自力,影乱弱藻相因依。
惟有苍石如卧虎,不受阴晴与寒暑。
舟中过客莫敢侮,闲伴长江了今古。
高怀志丘壑,既足不愿馀。
惜哉三径荒,滞彼天一隅。
小筑聊自适,空园辟榛芜。
清影吊高槐,气与西山俱。
何以开子颜,庭柯作森疏。
月露洗尘翳,天风吹笙竽。
方其寓目时,万象供啸呼。
终然成坐忘,天地犹空虚。
券外果何有,浮云只须臾。
乃知钟鼎丰,未胜山林癯。
渊明死千年,日月走名誉。
不肯见督邮,归来守旧庐。
可怜骨已朽,后有谁继渠。
愿子副名实,此事吾欲书。
五更风摇白竹扉,整冠上马不可迟。
三家陂口鸡喔喔,早于昨日朝天时。
行云弄月翳复吐,林间明灭光景奇。
川原四望郁高下,荡摇苍茫森陆离。
客心忽动群鸟起,马影渐薄村墟移。
须臾东方云锦发,向来所见今难追。
两眼聊随万象转,一官已判三年痴。
只将乘除了吾事,推去木枕收此诗。
写我新篇作画障,不须更觅丹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