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经手贮琅函秘。天亲无著相依倚。心似月轮明。
照将诸有情。定应生极乐。来去无缠缚。
若去若来时。何人窥此机。
金经手贮琅函秘。天亲无著相依倚。心似月轮明。
照将诸有情。定应生极乐。来去无缠缚。
若去若来时。何人窥此机。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佛教修行者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金经手贮琅函秘",形象地写出袁伯庸珍视佛经,将其收藏于精致的琅函之中,体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与敬重。"天亲无著相依倚",比喻他与佛的亲近关系,如同依靠于天亲(佛教中的护法神),超脱世俗的执着。
"心似月轮明",以明亮的月亮象征他的心灵纯净,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寓意他内心的智慧和慈悲能普照众生。"照将诸有情"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悲愿,希望以佛法之光照亮所有有情众生。
"定应生极乐",表达对袁伯庸修行成果的肯定,认为他必定能够达到极乐世界。"来去无缠缚",则揭示出他已解脱生死束缚,自由自在的状态。
最后两句"若去若来时,何人窥此机",暗示即使袁伯庸离开世间,但他的精神和佛法的智慧仍然存在,只有真正领悟佛法的人才能洞察其中深意。整首词赞美了袁伯庸的佛学修为,以及佛法对于人生解脱的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