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尽萱抽叶,风轻水变苔。
玉关音信断,又见发庭梅。
雪尽萱抽叶,风轻水变苔。
玉关音信断,又见发庭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前两句“雪尽萱抽叶,风轻水变苔”写出了初春时节,大地回暖,积雪消融,萱草开始生长,微风轻拂,池塘中的水面也开始泛滥,苔藓逐渐覆盖。这些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精细感受,同时也是季节更替的象征。
第三句“玉关音信断”则是转向远方亲人的思念,“玉关”常指边塞之地,遥远而又艰险。这里用以表示与亲人隔绝的境况,音信不通,显现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渴望。
最后一句“又见发庭梅”则是从自然界再次汲取意象,以梅花作为思念之情的寄托。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赋予坚韧不拔、傲立寒风等美德,诗人通过对庭院中初放的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亲人的牵挂和期待。
整首诗以春天作为背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既有季节变化的生机,也有深深的情愫流露,是一首抒情性的佳作。
冻雨霏霏不湿山,冰溪浅浅欲生澜。
我来问讯无消息,笑倩东风与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