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吴江阻风游宁境寺》
《过吴江阻风游宁境寺》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扁舟渡松江,惨淡天色恶。

胜游得禅房,旷望倚虚阁。

轩楹俯巨浸,云水互参错。

长风驾惊浪,飞雪相喷薄。

未应神龙怒,端有蛟鼍作。

片帆天际来,飘忽如陨箨。

波涛浩无涯,撑突殊不愕。

奈何操我舟,惴慄缆添索。

蜚廉也世情,逐客正落寞。

深夜始归眠,蓬窗听鸣铎。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松江时遭遇恶劣天气的情景,以及在宁境寺短暂的避风经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的内心感受。

首句“扁舟渡松江,惨淡天色恶”开篇即渲染出一种阴沉压抑的氛围,扁舟在松江上航行,天空一片昏暗,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接着,“胜游得禅房,旷望倚虚阁”转而描述诗人找到一处禅房,倚靠在空旷的阁楼之上,暂时躲避风雨,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轩楹俯巨浸,云水互参错”描绘了禅房周围的景象,轩楹(高大的门柱)俯瞰着广阔的江面,云与水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接下来,“长风驾惊浪,飞雪相喷薄”进一步描绘了风暴的猛烈,长风推动着巨浪,雪花与浪花激烈地碰撞,展现出自然界的强大威力。

“未应神龙怒,端有蛟鼍作”则暗示了风暴背后可能存在的神秘力量,神龙与蛟鼍(传说中的水怪)似乎在幕后操纵着这一切,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随后,“片帆天际来,飘忽如陨箨”描绘了一叶小舟从天边缓缓驶来,如同坠落的竹叶般轻盈,与之前的狂风巨浪形成了鲜明对比。

“波涛浩无涯,撑突殊不愕”表现了诗人对波涛汹涌的江面的敬畏之情,尽管波涛浩瀚,但他并未表现出恐惧,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奈何操我舟,惴慄缆添索”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时内心的紧张与不安,他紧紧握住船缆,增加绳索的紧绷度以确保船只的安全。

最后,“蜚廉也世情,逐客正落寞”借用蜚廉(古代神话中的风神)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作为流放者(逐客)在世间的孤独与寂寞。“深夜始归眠,蓬窗听鸣铎”则描绘了诗人夜深人静之时,回到简陋的住所,听着窗外的钟声入眠,结束了一天的避风经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坚韧与超脱,同时也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双燕入珠帘.题王丹麓听松轩图像.新谱犯曲,上五句[双双燕],下五句[真珠帘],后段同

层轩半落偏近沼,依云倚阑孤眺。

披襟谡谡,隔水笙簧幽窈。

孙绰庭前陶令宅,秋枕上、数声清晓。堪效。

似黄庭惯写,君家逸少。把镜王濛自照。

羡斯人、宜置海山蓬岛。轻阴满地,洗耳科头都好。

一曲樵歌三弄笛,尽消受、断鸿残蓼。应笑。

念几度悲秋,著书人老。

(0)

皂罗特髻·其一寄恨效东坡体

为伊瘦损,怕红消翠减,被人猜着。

为伊瘦损,渐腰围如削。

春来了、为伊瘦损,春去也、只恨东风恶。

为伊瘦损,怎怨伊情薄。

真个为伊瘦损,悔当初轻诺。

偏道是、为伊瘦损,千行泪、禁得涓涓落。

为伊瘦损,待怎生抛却。

(0)

艳缘

郁金堂古麝兰熏,掩过银屏露翠裙。

仓卒似惊生客语,缠绵犹与小鬟云。

花迎斜日翻舒蕊,月过中天却漏云。

偏是徐行容细认,艳缘真悔阮郎分。

(0)

采桑子.采叶

小家碧玉无妆束,绿树阴中。携得筠笼。

曲陌长堤剪剪风。新条嫩叶从头选,纤手春葱。

人面花红。襟袖归来露气浓。

(0)

天净沙·其三掬水月在手

桂花影里金波。瑶池倒映银河。玉臂清辉无那。

纤纤摊破。分明掌上嫦娥。

(0)

霓裳中序第一.中秋后二夕对月

秋堂气渐肃。暮角吹来声断续。凭遍阑干几曲。

又凉战庭梧,风敲檐竹。多情宋玉。

对楚天、无奈幽独。中秋过,月华未阙,夜色灿如烛。

空谷。美人羁束。又老尽、江南草木。愁来心绪易触。

目断瑶台,梦绕金屋。雁归犹未卜。

且漫放、题红去速。凄迷处,年来诗鬓,换动镜中绿。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