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宗皇帝挽词·其一》
《高宗皇帝挽词·其一》全文
宋 / 袁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云集燕城扰,龙翔汉业兴。

风燃燎衣火,雪拥渡河冰。

险难成戡定,忧劳付纂承。

百年馀父老,呜咽望原陵。

(0)
注释
云集:形容人群众多。
燕城:古代地名,这里指北京。
龙翔:比喻帝王或国家的兴起。
燎衣火:大火燃烧,可能象征战乱。
雪拥:大雪堆积。
戡定:平定,安定。
纂承:继承并整理。
父老:年长的人,这里指代村民。
原陵:祖先的陵墓。
翻译
燕京城中人群聚集,仿佛龙飞汉业振兴。
风吹起烈火,雪覆盖过河的冰面。
艰难险阻得以平定,忧虑辛劳由后人承担。
百年父老含泪遥望先祖陵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袁枢为高宗皇帝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逝去帝王的哀悼和对其功绩的回顾。首句“云集燕城扰”描绘了皇帝在燕城集结军队,应对可能的纷扰,显示出其决策力和领导才能。次句“龙翔汉业兴”则象征着他在位期间国家的繁荣昌盛,如同龙飞天际,开创了新的基业。

“风燃燎衣火,雪拥渡河冰”两句通过自然景象,展现了皇帝在艰难险阻中领导人民度过难关的决心,风雪中的战火与冰河上的行军,都寓含着艰辛与决心。

“险难成戡定,忧劳付纂承”进一步强调了皇帝平定内外危机,承受忧虑辛劳的不易,以及他为后继者奠定的基础。“纂承”一词暗示了皇位的传承。

最后,“百年馀父老,呜咽望原陵”以百姓的悲泣之声,表达了对故去皇帝深沉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他们对和平盛世的追忆和失去的哀痛。

整体来看,袁枢在这首挽词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生动描绘和深情叙述,高度赞扬了高宗皇帝的功绩和人民对他的情感寄托。

作者介绍

袁枢
朝代:宋

(1131—1205)建宁建安人,字机仲。孝宗隆兴元年,试礼部词赋第一,授温州判官,兴化军教授。乾道七年,除太学录,外补严州教授。喜诵《资治通鉴》,遂区别事目,分类编纂,辑成《通鉴纪事本末》。迁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官。修国史谓“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累迁权工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宁宗立,知江陵府,寻为台臣劾罢,奉祠家居。另撰有《易传解义》、《辨异》、《童子问》等。
猜你喜欢

寿年友海陵令张湛虚·其五

刚是屠苏得岁时,春新花雨满城知。

只看今岁家家醉,可少南山酒一卮。

(0)

寿年友海陵令张湛虚·其三

百尺楼头又一层,蝗迁禽拥讵称能。

汉书载有张堪传,未必渔阳敌海陵。

(0)

与治河使者张玉笥

帝亦无如方割何,山龙好与定颠波。

李寻贾让岂无策,瓠子宣房各有歌。

天老授书当济洛,支祁乞命保淮涡。

倘閒好作河渠志,彩笔玄圭总不磨。

(0)

赠祝华封更号东岱·其一

叟是愚溪尹是关,姓名随意点人间。

须知异日当为岳,可与同称只此山。

试看猴呼听我应,是他鼠窃到今还。

因思置子华山上,十丈莲花正可攀。

(0)

叹·其一

凡到无如奈,冲喉翔白虹。

穴皮穿蹴鞠,捶字隐丝桐。

沸窍狼肠直,应声虫耳聪。

提将心坎血,去逐不周风。

(0)

至日入贺

不识阳生意,但观天子容。

群谋各宝鼎,睿虑独黄钟。

献履既无补,呼嵩亦不庸。

所期添一线,智水与才锋。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