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亦无如方割何,山龙好与定颠波。
李寻贾让岂无策,瓠子宣房各有歌。
天老授书当济洛,支祁乞命保淮涡。
倘閒好作河渠志,彩笔玄圭总不磨。
帝亦无如方割何,山龙好与定颠波。
李寻贾让岂无策,瓠子宣房各有歌。
天老授书当济洛,支祁乞命保淮涡。
倘閒好作河渠志,彩笔玄圭总不磨。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元璐所作,名为《与治河使者张玉笥》。诗中探讨了治理黄河的问题,表达了对古代治水先贤的敬仰和对当前治水工作的期待。
首句“帝亦无如方割何”,以帝王无奈的口吻,引出治理黄河的难题。接着“山龙好与定颠波”一句,将黄河比喻为难以驯服的山龙,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险恶与不可预测性。
“李寻贾让岂无策,瓠子宣房各有歌”两句,提到历史上著名的治水专家李寻和贾让,以及他们提出的治水策略,通过引用他们的名字和作品,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尊重和对治水经验的传承。
“天老授书当济洛,支祁乞命保淮涡”则进一步将治水比作与自然力量的斗争,天老象征着自然界的权威,而支祁则是淮河的守护神,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保护河流安全的决心。
最后,“倘閒好作河渠志,彩笔玄圭总不磨”表达了诗人对治水事业的期待,希望未来的治水工作能够留下辉煌的篇章,如同古代的治水志书一样,被后人铭记。
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治水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治水先贤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治水工作的美好愿景。
当年回雁峰头住,雁影云开天际路。
夫君缥渺雁峰心,遥寄湖南烟雨渡。
谁知白雁杳寒沙,断使青峰遮日暮。
日暮云迷雁阵哀,逢君千里雁书来。
欲分宝瑟银筝怨,似向沙明水碧回。
一水盈盈乌石戍,千秋渺渺楚云台。
楚云台高芳草齐,湘干北望鹧鸪啼。
虞卿著书亦何有,建阳卖卜还自迷。
瘦影难双矰缴满,寒更欲警露霜凄。
清霜白露飞不前,亭亭片月当高天。
前身忆住青龙寺,血迹还埋古井边。
遥飞尺帛君边去,沙上鸿踪隔暝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