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风流侍从臣,归来依旧帝城春。
金华殿里谈经客,半是同时献赋人。
十载风流侍从臣,归来依旧帝城春。
金华殿里谈经客,半是同时献赋人。
此诗描绘了殷正甫内翰归京时的情景,充满了对旧日时光的怀念与对新环境的适应。首句“十载风流侍从臣”,以“风流”二字形容殷正甫在宫廷中的风采与才华,暗示他过去十年在皇帝身边担任侍从官的岁月中,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才情,也与宫廷文化有着深厚的联系。接着,“归来依旧帝城春”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帝都春景比作殷正甫归来时的欢迎,既表达了帝都对他的重视和期待,也暗含了他对帝都生活熟悉且适应的意味。
“金华殿里谈经客,半是同时献赋人。”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殷正甫在宫廷中的身份和地位。金华殿是明代皇宫中举行重要仪式和讨论学术的场所,这里的“谈经客”指的是一群学者和官员,他们在这里交流思想、探讨学问。而“献赋人”则指的是向皇帝进献文学作品的人。这两句话表明,殷正甫与这些文人学士一同参与了宫廷的文化活动,既是知识的交流者,也是文化的贡献者。同时,通过“半是同时献赋人”的描述,诗人巧妙地指出了殷正甫与这些文人学士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共通性或相似性,或许暗示了他们之间的友情或共同经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殷正甫内翰归京时的复杂情感和宫廷生活的独特风貌,既有对过往岁月的留恋,也有对新环境的适应与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物命运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宫廷文化的独到理解。
蹑足炎山顶,回首沧溟天。
蜃市随风起,赤城堕我前。
我家东海畔,海水没桑田。
顾盼旧城郭,沦灭无人烟。
驱车北原路,荒草何芊芊!
郊野莽萧瑟,牛马鸣道边。
飒飒凄风捲,荒荒白日悬。
踯躅何所往,山海空相连。
山有猛兽迹,海有蛟龙涎。
行路既已难,谁能扬长鞭!
家国念存丧,身世多变迁。
抚剑长太息,埋地今千年!
朝驾扶桑谷,夕宿昆崙巅。
飙轮无所阻,我愿随飞仙!
仙人不可期,时俗渐腥膻。
挥手弄牛斗,泛槎有张骞。
终当御风去,万里风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