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师来宝山,一住十五秋。
读书尝闭户,客至不举头。
去年造其室,清坐忘百忧。
我初无言说,师亦无对酬。
今来复扣门,空房但飕飗。
云已灭无馀,薪尽火不留。
却疑此室中,常有斯人不。
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
云师来宝山,一住十五秋。
读书尝闭户,客至不举头。
去年造其室,清坐忘百忧。
我初无言说,师亦无对酬。
今来复扣门,空房但飕飗。
云已灭无馀,薪尽火不留。
却疑此室中,常有斯人不。
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的高僧在宝山上的生活状态和对死亡的沉思。开篇即点明云师在宝山一住就是十五年,期间他专心读书,对于外界的拜访毫不理会。这从侧面映衬出云师的清高与淡泊。
诗人通过描述去年的情景与今年重游时的情形对比,抒发了对生命无常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去年造室时的清坐忘忧,与今次空房飕飗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云已灭、薪尽火不留,更是时间流逝与生命消亡的象征。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所遇之事是否如梦一场的困惑,以及面对过往种种,自己又能追求什么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对云师生活状态的描绘和对其离世后的沉思,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死亡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