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换尽春颜色。落日西风秋瑟瑟。
万花开处绿如油,百草枯时红似血。
当时争信秋光薄。此际才知春日乐。
殷勤收拾待春来,谩向穷秋伤寂寞。
春风换尽春颜色。落日西风秋瑟瑟。
万花开处绿如油,百草枯时红似血。
当时争信秋光薄。此际才知春日乐。
殷勤收拾待春来,谩向穷秋伤寂寞。
这首《木兰花》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郑骞所作,通过对四季更替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句“春风换尽春颜色”,以春风为引子,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色彩斑斓的景象。春风不仅带来了生机,也带走了冬日的沉寂,赋予大地以新的生命色彩。
接着,“落日西风秋瑟瑟”转而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落日余晖映照在西风中,渲染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瑟瑟的秋风,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万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
“万花开处绿如油,百草枯时红似血”这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赞美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繁花似锦,绿意盎然;另一方面则描绘了秋天的凋零之美,百草枯萎,但仍有红叶如血,展现出生命的另一种形态。
“当时争信秋光薄,此际才知春日乐”这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慨。在春天时,人们或许难以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只有当经历了四季的轮回,才能真正体会到春天的欢乐与美好。
最后,“殷勤收拾待春来,谩向穷秋伤寂寞”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当下孤独的反思。他希望在冬天结束、春天到来之前,能够整理好心情,准备好迎接新生,而不是在寒冷的秋天里徒增寂寞与感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以及对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