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金门·其二》
《谒金门·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词  词牌: 谒金门

春且驻。休惜残红无主。柳色青青还未絮。

牡丹犹待雨。金鸭沈烟一缕。人在纱窗觅句。

仿佛家山三月暮。隔帘闻燕语。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闲适的画面,诗人在这静谧的时光里感受着生命中的美好与寂寞。"春且驻"表达了对春天流逝不居的珍惜之情,而"休惜残红无主"则透露出一种对美好的留恋和怜悯,"残红"可能是指尚未凋谢的花朵,但已失去了繁盛时期的光彩。

"柳色青青还未絮"形容了春天柳树尚未长出细小的丝线状嫩叶,这里的"青青"传递了一种生机勃勃之感,显示着大自然的生长过程。"牡丹犹待雨"则是说那些牡丹花还在等待着春雨的滋润,它们尚未绽放。

接下来的"金鸭沈烟一缕"描写了一种优雅的室内生活景象,"金鸭"可能指的是古代常见的一种炉具,"沉烟"则是燃烧后的轻烟,这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安逸的家居氛围。

"人在纱窗觅句"表达了诗人在纱窗之下寻找着词藻,或者是在回忆和构思中。这里的"纱窗"给人以一种柔和、温馨的感觉,是古代住宅常见的装饰物,也是隔绝视线与风尘的一种方式。

最后两句"仿佛家山三月暮。隔帘闻燕语"则是诗人对远方家园的怀念,"仿佛"表达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家山三月暮"则描绘了一个温馨而又有些许寂寞的春日傍晚景象。"隔帘闻燕语"则是在室内通过窗帘听到燕子鸣叫的声音,增添了一丝生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家居生活细微之处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留恋,以及在春天的宁静时光中所体验到的生命情感。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对新月

万籁响方寂,萤火上高楼。

绮疏成独倚,凉飔来飕飕。

举头见新月,碧落横银钩。

未如圆镜妍,仿佛蛾眉修。

曾照古人恨,复照今人愁。

今古情何极,素影空悠悠。

月缺圆有时,我愁殊未休。

(0)

春水

吹遍东风不染尘,绿波何事往来频。

多情愿作桃花水,流向人间总是春。

(0)

自题仿元道士方从义松亭山色图赠族人籍南

岩壑错落丹碧鲜,结为云气融为泉。

平生游迹遍吴楚,好山过眼心悬悬。

偶然笔写气象千,万木鱼贯林蝉联。

何人结屋蜗角大,看山终日似坐禅。

当门老松却俗乘,压屋白石凌飞仙。

敝庐远在黄山边,林谷如海皆云填。

他日绘出家山好,黄精苗肥白鹿眠。

请君对之心怡然,驻君之颜如童年。

(0)

难中写怀

谪戍从王事,狂歌思不禁。

山踰燕代远,水渡蓟辽深。

出塞谙边事,屯田见古心。

名言赵充国,湮没到如今。

(0)

渡头

渡头人散去,杨柳独依依。

目极江之永,随风送我归。

云中城郭是,天末鸿雁飞。

今夜投谁宿,渔家水四围。

(0)

竹枝词

郎去江东江水秋,妾家荡桨湖西头。

江湖本是无情水,不作烟波一处流。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