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横塘浪,涛声接大江。
星河低画舫,鱼鸟识新腔。
酒态各争长,谈锋未易降。
花源深几许,岛外吠仙尨。
风起横塘浪,涛声接大江。
星河低画舫,鱼鸟识新腔。
酒态各争长,谈锋未易降。
花源深几许,岛外吠仙尨。
这首诗描绘了中元之夜在李园池上泛舟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首联“风起横塘浪,涛声接大江”,以风起浪涌、涛声相连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又宁静的氛围。横塘之水与大江相连,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广阔无垠,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辽阔与深邃。
颔联“星河低画舫,鱼鸟识新腔”,将画面进一步拉近,描绘了画舫在星空下航行的场景。星河低垂,仿佛触手可及,鱼鸟似乎也懂得了这新奇的乐章,与人共舞于天地之间。这一联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宇宙和谐的深刻理解。
颈联“酒态各争长,谈锋未易降”,转而描写船上的人们。他们饮酒畅谈,各展风采,谈锋犀利,难以分出高下。这一联不仅描绘了聚会的欢乐气氛,也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美好面的赞美。
尾联“花源深几许,岛外吠仙尨”则以花源和仙尨(传说中的神犬)为象征,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花源深邃,引人遐想;仙尨吠叫,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这一联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内心深处探索欲望的抒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中元之夜在李园池上泛舟的独特体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前出秦淮来,船尾偶搀燕。
遽传曾子固,愿欲一相见。
顺风吹长帆,举手但慕羡。
杨子东园头,下马情眷眷。
昔始知子文,今始识子面。
吐辞亦何严,白昼忽飞霰。
我病不饮酒,烹茶又非善。
冷坐对寒流,萧然未知倦。
天衢车马迹,急若机上梭。
义虽平生笃,不越一再过。
夫子累顾我,言归泛长河。
得邑美建业,风流犹可歌。
依稀江令宅,秋草应更多。
五题谁复咏,钟蒋与嵯峨。
畴昔居洛阳,看尽名园花。
临水复荫竹,艳色照彤霞。
良友相与至,竞饮欢无涯。
而今犹老翁,鬓发但未华。
昨日到湖上,碧水涵蒲芽。
此情颇已惬,薄宦非初嗟。
况乃蒙见怜,带雨摘春葩。
虽无向时乐,惠好仍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