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受征南不次恩,报恩惟是有忘言。
岩花涧草西林路,未见高僧只见猿。
共受征南不次恩,报恩惟是有忘言。
岩花涧草西林路,未见高僧只见猿。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同崔八诣药山访融禅师》。诗中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对佛法的向往。
"共受征南不次恩,报恩惟是有忘言。"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情谊的珍视以及报答之恩的无尽。在古代文化中,朋友间的情谊被赋予极高的地位,往往超过了血缘关系,而"不次恩"则是指这种深厚的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似乎只能通过忘却世俗的烦恼来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超脱。
"岩花涧草西林路,未见高僧只见猿。"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景象。诗人描述了自己踏上前往药山访融禅师的旅途,沿途看见的是岩石间盛开的野花和涧边的青草,而他所期待遇见的高僧却不在眼前,只有猿猴在树梢间跳跃。这里的"未见高僧只见猿"既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佛法的渴望,也反映出一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哲思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佛法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友情和精神寄托的无尽追求。
日落川更阔,烟生山欲浮。
舟中有闲地,载我得同游。
扁舟此计,问当年、谁与寻盟鸥鸟。
许国勋名彝鼎在,风月不妨吟笑。
碧草台边,红云溪上,寿杖扶诗老。
水浮天处,未应俗驾曾到。
盛事埒美知章,鉴湖君赐,宸翰今题号。
指点飞烟轻霭外,有路直通仙岛。
蓑笠渔船,琴书客坐,清夜尊罍倒。
未须归去,片蟾初上林表。